隆中三顾客,圯上一编书。
英雄当日感会,馀事了寰区。
千载神交二子,一笑眇然兹世,却愿驾柴车。
长忆淮南岸,耕钓混樵渔。忽扁舟,凌骇浪,到三吴。
纶巾羽扇容与,争看列仙儒。
不为莼鲈笠泽,便挂衣冠神武,此兴渺江湖。
举酒对明月,高曳九霞裾。
隆中三顾客,圯上一编书。
英雄当日感会,馀事了寰区。
千载神交二子,一笑眇然兹世,却愿驾柴车。
长忆淮南岸,耕钓混樵渔。忽扁舟,凌骇浪,到三吴。
纶巾羽扇容与,争看列仙儒。
不为莼鲈笠泽,便挂衣冠神武,此兴渺江湖。
举酒对明月,高曳九霞裾。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词人张孝祥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一》,是一篇送别之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于英雄事业的怀念和个人理想的渴望。
首句“隆中三顾客,圯上一编书。”以诸葛亮三次到隆中访孔明为开篇,借指自己屡次寻找知音。"圯上一编书"则是比喻自己的文学创作,如同古人在山巅之上留下的墨迹。
接着,“英雄当日感会,馀事了寰区。”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事迹的感慨和对于过往英雄业绩的回味。"馀事了寰区"则是指那些英雄的事迹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千载神交二子,一笑眇然兹世,卻愿驾柴车。”这里的“二子”通常被解为孔明和伯夷,表达了词人对于他们超脱尘俗、淡泊名利的精神态度的赞赏。"一笑眇然兹世"则是说在这个纷扰复杂的世界中,他们的一笑却显得那么超然物外。"卻愿驾柴车"表达了词人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像他们那样超脱尘世。
以下几句“长忆淮南岸,耕钓混樵渔。忽扁舟,凌骇浪,到三吴。”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于远离城市喧嚣、归隐山林的向往。
"纶巾羽扇容与,争看列仙儒。"此句中“纶巾羽扇”形象地描绘了一群文人墨客在凉爽的风光中互相观赏仙儒图画的情景,体现了词人对于书画艺术的喜爱和对高洁生活的追求。
"不为莼鲈笠泽,便挂衣冠神武,此兴渺江湖。"这里“莼鲈笠泽”指的是世俗功名利禄,词人表达了自己并不为这些所动心,只愿意保持一份超然的气质,将自己的情怀寄托于广阔的江湖之中。
最后,“举酒对明月,高曳九霞裾。”则是描绘了一幅词人独酌明月、饮酒畅谈的画面。"高曳九霞裾"形容的是词人的长衫在风中飘扬,如同仙气。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于英雄事业的怀念、个人理想的渴望,以及超脱尘俗、追求高洁生活的愿望。
橘园亭畔市多尘,曲院桥边境转清。
山色湖光精舍敞,笔床茶灶钓船轻。
奈何一字不堪煮,且与三贤相并行。
笑问寿藏何早计,不妨更学赵台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