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剑曾传此地游,丰碑遗墓尚荒丘。
龙髯堕海三宫泪,马鬣封山万古愁。
处士宅边寒雨夜,严陵滩下暮江流。
当年恸哭声如在,听罢西台桧柏秋。
许剑曾传此地游,丰碑遗墓尚荒丘。
龙髯堕海三宫泪,马鬣封山万古愁。
处士宅边寒雨夜,严陵滩下暮江流。
当年恸哭声如在,听罢西台桧柏秋。
这首清代诗人高咏的《过谢皋羽墓》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谢皋羽的凭吊与感慨。诗中通过描绘墓地的荒凉景象,暗示了岁月流转和英雄事迹的沧桑。"许剑曾传此地游",说明谢皋羽曾在此地留下了足迹,但如今只有遗迹留存;"丰碑遗墓尚荒丘",强调了墓地的衰败,与往昔的辉煌形成对比。
"龙髯堕海三宫泪,马鬣封山万古愁",运用象征手法,将谢皋羽比作龙髯(古代帝王的胡须,象征威严),他的离去如同龙髯坠入大海,让人心生悲痛;"马鬣封山"则形容他的墓地被山峦环绕,寓意其英名永垂不朽,但又透露出无尽的哀愁。
"处士宅边寒雨夜,严陵滩下暮江流",诗人借景抒情,夜晚的寒雨和江水的流逝,增添了凄凉的氛围,仿佛谢皋羽的哀思仍在流转。
最后两句"当年恸哭声如在,听罢西台桧柏秋",以听觉形象收尾,想象当年人们为他痛哭的情景仿佛犹在耳边,而今只剩西台的桧柏在秋风中摇曳,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谢皋羽墓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秋河为灾,乃在孙家集。
漫渠未填筑,遂致洪波吸。
亟命事修防,亦得成功立。
其如已泄波,往往淤泥积。
荆山桥下川,较昔高数尺。
微山乃倒漾,沛鱼今在泽。
黍恐不能种,而况冀收麦。
疏瀹莫惜费,此实目所急。
同时毛城铺,分流减来脉。
治标出无柰,堤成应即塞。
而何值邂逅,河臣数经易。
因循置度外,庐凤复遭厄。
二患均要务,展转增反侧。
泻者塞其流,渟者疏其偪。
往哉相和衷,宣防勉奏绩。
讵可惜一劳,未敢期永逸。
但望夏田耕,稍救民残息。
斯则宣力多,岂在日扈跸。
《命总河白钟山巡抚高晋同往会商疏浚荆山桥堵筑毛城铺等工诗以示志》【清·弘历】去秋河为灾,乃在孙家集。漫渠未填筑,遂致洪波吸。亟命事修防,亦得成功立。其如已泄波,往往淤泥积。荆山桥下川,较昔高数尺。微山乃倒漾,沛鱼今在泽。黍恐不能种,而况冀收麦。疏瀹莫惜费,此实目所急。同时毛城铺,分流减来脉。治标出无柰,堤成应即塞。而何值邂逅,河臣数经易。因循置度外,庐凤复遭厄。二患均要务,展转增反侧。泻者塞其流,渟者疏其偪。往哉相和衷,宣防勉奏绩。讵可惜一劳,未敢期永逸。但望夏田耕,稍救民残息。斯则宣力多,岂在日扈跸。
https://shici.929r.com/shici/9k6u44hT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