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采桑子.闺词四首·其四》
《采桑子.闺词四首·其四》全文
清 / 曹亮武   形式: 词  词牌: 采桑子

绣帘斜透玲珑月,雁叫吴霜。又续寒螀。

絮断愁人一寸肠。侍儿重整鸳鸯被,懒卸残妆。

怯上空床。不耐秋宵细细长。

(0)
鉴赏

这首《采桑子·闺词四首(其四)》由清代诗人曹亮武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深秋夜晚的闺房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哀愁。

首句“绣帘斜透玲珑月”,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画面:轻柔的绣帘轻轻垂下,月光透过帘缝洒落,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月色之美,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雁叫吴霜”一句,借大雁南飞时的叫声,以及象征着寒冷的“吴霜”,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与寒冷,同时也暗含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大雁的南迁,或许触动了女子心中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又续寒螀”中的“寒螀”指的是寒蝉,其叫声凄厉,常用来形容秋日的悲凉。这一句通过寒蝉的叫声,进一步加深了秋夜的孤寂感,仿佛在诉说着女子内心的哀愁与无助。

“絮断愁人一寸肠”则直接表达了女子内心的痛苦与忧伤。这里的“絮断”既指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比喻情感的断裂,女子的心如同被撕裂的棉絮,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愁绪。

接下来的几句“侍儿重整鸳鸯被,懒卸残妆。怯上空床。不耐秋宵细细长”,描绘了女子在面对孤独与寒冷的夜晚时的种种行为与心理状态。侍女为她整理鸳鸯被,但她却懒得卸下妆容,甚至害怕独自上床,这反映了她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最后,“不耐秋宵细细长”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漫长秋夜的难以忍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无尽愁思。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深秋之夜,身处闺房中女子的孤独、哀愁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清代闺阁文学中常见的主题——女性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曹亮武
朝代:清

江苏宜兴人,字渭公,号南耕。与陈维崧为中表兄弟。以填词擅名于时,词作缠绵婉约。有《南耕草堂诗稿》、《南耕词》、《岁寒词》。
猜你喜欢

扈从度居庸关登八达岭

盘回跻峻崄,岚翠湿纷纷。

巘路平银汉,关楼俯白云。

朝廷须讲武,扈从总能文。

独立舒长啸,风清上界闻。

(0)

题杨学士画·其一

群山开奕奕,清涧绕沄沄。

叆叇疑浮玉,巑岏讶染纁。

岩芝香可茹,林翠暖如熏。

想见幽栖者,尘喧了不闻。

(0)

送朱智南行

白日皦皦忽南驰,流金烁石赫炎威。

念君行役当此时,山高水深路逶迟。

岂不慊慊思东归,涉历险阻赴边陲。

翩翩飞蓬风飏之,君今一去来何时。

我但㷀㷀恒苦思,黄鹄日暮独远飞,徘徊感激泪沾衣。

(0)

送王彦鼒还南京

旭日照圻甸,北风寒路岐。

萧萧骢马鸣,矫矫将南驰。

停辔仍踟蹰,还顾与我辞。

念子我同里,且有中和资。

不见已三载,乖违复在兹。

山川缅迢递,何以赠仳离。

白圭易为瑕,素服易为缁。

勉哉慎厥终,以副平生期。

(0)

送胡子澄遂安知县

初日丽金闺,香风含玉殿。

之子承湛恩,铜章宰花县。

匆匆下长浦,靡靡经芳甸。

驰情在民瘼,铭心答天眷。

嗟予重朋侣,三春不相见。

偶聚还暌违,临岐空恋恋。

(0)

为朱景昭题画竹

西山故宅草离离,留得潇湘绿玉枝。

莫怪临风倍惆怅,画中尽是故人诗。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