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开奕奕,清涧绕沄沄。
叆叇疑浮玉,巑岏讶染纁。
岩芝香可茹,林翠暖如熏。
想见幽栖者,尘喧了不闻。
群山开奕奕,清涧绕沄沄。
叆叇疑浮玉,巑岏讶染纁。
岩芝香可茹,林翠暖如熏。
想见幽栖者,尘喧了不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静谧之美。诗人以“群山开奕奕,清涧绕沄沄”开篇,运用叠词“奕奕”和“沄沄”,生动地描绘出山峦起伏连绵,溪流潺潺流淌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接着,“叆叇疑浮玉,巑岏讶染纁”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色的变幻与层次感。叆叇形容云雾缭绕,仿佛浮玉一般,巑岏则描绘山峰高耸,令人惊讶于其色彩的深浅变化,如同被染上不同的颜色。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山景的立体感,也暗示了画家技艺的高超。
“岩芝香可茹,林翠暖如熏”则转向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岩芝香可茹,意指岩石上的芝草香气扑鼻,让人仿佛能品尝到;林翠暖如熏,则是说树林中的绿色在阳光下散发出温暖的气息,如同熏香一般。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想见幽栖者,尘喧了不闻”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者的向往与敬仰。想象中,那些远离尘嚣的隐居者,能够在这片宁静祥和的山水之间,找到心灵的归宿,远离世俗的纷扰。这不仅是对画作意境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追求的一种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化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
□□春□,□画□□处。
十里红莲照歌舞。
望鳌山天际,宝篆翻空,看未了,涌出珠宫贝宇。
锦江桥那畔,罗绮重重,曲巷深坊暗香度。
玉相辉,花并艳,明月随人,归去也,零落珠玑翠羽。
先如许、风光更元宵,算却好、图将凤城夸去。
花中忧物,欲赋无佳句。
深染燕脂浅含露。
被春寒无赖,不放全开,才半吐,翻与留连妙处。
人间称绝色,倾国倾城,试问太真似花否。
最娉婷,偏艳冶,百媚千娇,谁道许,须要能歌解舞。
算费尽、春工到开时,甚却付、连宵等闲风雨。
丰肌腻体,雅淡仍娇贵。
不与群芳竞姝丽。
向琼林珠殿,独占春风,仙仗里,曾奉三宫燕喜。
低回如有恨,失意含羞,乐事繁华竟谁记。
应怜我,空老去,无句酬伊,吟未就,不觉东风又起。
镇独立黄昏怯轻寒,这情绪、年年共花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