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斋疏散少人知,信步寻幽遍水涯。
沉李浮瓜残暑日,清风明月早秋时。
功名底事争蜗角,保障无心问茧丝。
却忆薇垣少方伯,一尊谁与话襟期。
山斋疏散少人知,信步寻幽遍水涯。
沉李浮瓜残暑日,清风明月早秋时。
功名底事争蜗角,保障无心问茧丝。
却忆薇垣少方伯,一尊谁与话襟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静居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官场功名的淡泊态度。首联“山斋疏散少人知,信步寻幽遍水涯”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诗人独自漫步于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宁静。颔联“沉李浮瓜残暑日,清风明月早秋时”通过夏日的清凉水果和秋季的清爽月色,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季节更替的敏感。
颈联“功名底事争蜗角,保障无心问茧丝”则体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将功名比作蜗角,比喻其微不足道;将保障比作茧丝,暗示其繁琐复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追求的不屑,更倾向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尾联“却忆薇垣少方伯,一尊谁与话襟期”则以回忆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或理想中的同僚或朋友的怀念,希望能在酒宴上畅谈心声,分享彼此的志趣和理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和精神交流的珍视。
青阳催淑景,林麓一朝新。
鸟鸣东郊路,飘然今去秦。
惟昔抗遐想,岂期傍风尘。
蒲鞭违夙愿,中夜自酸辛。
将投衡泌老,翻作京国人。
潦倒时何济,展转志欲伸。
父老壶浆惠,道周拥劝频。
今年雨泽足,君不待芳春。
对此心恻恻,幽怀未易陈。
知尔难忘旧,泪眼寄渭滨。
百丈挽孤舟,譬诸御劲敌。
黄头运长篙,森然列矛戟。
伐鼓以为节,进止有成画。
喧呼殷雷霆,鱼龙应辟易。
草间觅微路,蜿蜒入山脊。
蜀儿夸身手,攀缘类蜥蜴。
乘风张素帆,眩目失青壁。
蒙茸岩际花,斑驳沙边石。
小市闻鱼腥,近郊留虎迹。
夷陵楚西门,历年困兵革。
黄牛未百里,江流疾如射。
云岑莽亏蔽,波涛相委积。
芜没明妃村,苍凉屈原宅。
景物足留连,畏此简书迫。
浩歌对鸥鸟,俯仰悲行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