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篁竹护群峰,曾是名贤偶寄踪。
宫市谏书鸣似凤,穷荒文采见犹龙。
云涵树色侵尘榻,风送滩声杂暮钟。
钓石书台仍是旧,何人鼓棹远过从。
夹江篁竹护群峰,曾是名贤偶寄踪。
宫市谏书鸣似凤,穷荒文采见犹龙。
云涵树色侵尘榻,风送滩声杂暮钟。
钓石书台仍是旧,何人鼓棹远过从。
此诗描绘了韩祠周边环境的静谧与庄严,以及历史遗迹的悠久与深邃。首句“夹江篁竹护群峰”以篁竹环绕江岸,护卫着群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曾是名贤偶寄踪”点明此处曾有名人驻足,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宫市谏书鸣似凤”一句,以宫市之谏言如同凤凰啼鸣,既赞美了谏言的高洁与重要性,也暗示了韩祠与谏议文化之间的联系。“穷荒文采见犹龙”则进一步强调了韩祠在荒僻之地依然展现出的文化魅力,犹如龙之神韵,不减风采。
“云涵树色侵尘榻,风送滩声杂暮钟”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树木葱郁的画面,仿佛连尘榻都浸润在这自然之美中。晚风拂过,滩声与暮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悠远而和谐的乐章。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最后,“钓石书台仍是旧,何人鼓棹远过从”表达了对韩祠内历史遗迹的怀念,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这样的地方,又有多少人能远道而来,领略其间的古韵与故事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韩祠及其周围环境的独特魅力,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
阵云冷压艨艟,片帆如叶烟涛里。
忧时感遇,临流慷慨,素娥知未。
潮打征袍,雷轰虞鼓,睡龙惊起。
但浩歌击楫,问天不语,无人会、苍茫意。
将帅星辰有几。闪燐芒,欃枪犹指。
酒酣烛灺,望空搔首,壮心不已。
柱倚南天,剑横北斗,男儿谁是。
待扶桑日出,馀腥断瘴,借银河洗。
东风菜,叹多时、抛残乡味,枉了隋堤春色,绣畦相待。
欲问樊楼浅酌,旧梦何处,剩有承筐新翠,压担馀寒,相思市桥吟卖。
赏心再。负绮语潘郎,春明词债。
纤手青丝,莫任年华催改。
此际晶盐一箸,赋才无碍。
句好应寄南雁影,指莺脰、水边按谱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