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风吹窗上纸。断送得、羁人无寐。
叹一盏残灯,半床孤影,归路三千里。
枕边落尽思乡泪。漏未歇、披衣重起。
听倦马嘶寒,荒鸡唱晓,雨在疏林里。
淅淅风吹窗上纸。断送得、羁人无寐。
叹一盏残灯,半床孤影,归路三千里。
枕边落尽思乡泪。漏未歇、披衣重起。
听倦马嘶寒,荒鸡唱晓,雨在疏林里。
这首清代俞士彪的《雨中花·客夜不寐》描绘了一幅深夜旅人的孤独画面。"淅淅风吹窗上纸"以细微的风声和窗户纸的轻微颤动,渲染出夜晚的寂静与凄凉。"断送得、羁人无寐"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失眠状态,流露出深深的离愁别绪。
"叹一盏残灯,半床孤影,归路三千里"进一步深化了客子的孤寂,一盏将熄的灯火映照着半张空床,遥远的归途更显漫长。接下来,"枕边落尽思乡泪"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泪水打湿了枕头,无法入眠。
"漏未歇、披衣重起",漏壶中的水滴声不停,诗人无奈地披衣起身,显示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听倦马嘶寒,荒鸡唱晓,雨在疏林里"则是通过听觉细节,描绘出黎明前的宁静,马的嘶鸣和破晓的鸡鸣交织,加上窗外疏林中的雨声,构成了一幅凄冷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客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情感深沉,意境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