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诗得非子夏学,紬史正作丘明书。
天公戏人亦薄相,略遣幻翳生明珠。
赖君年来屏鲜腴,百千灯光同一如。
书成自写蝇头表,端就君王觅镜湖。
诵诗得非子夏学,紬史正作丘明书。
天公戏人亦薄相,略遣幻翳生明珠。
赖君年来屏鲜腴,百千灯光同一如。
书成自写蝇头表,端就君王觅镜湖。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开篇“诵诗得非子夏学,紬史正作丘明书”两句,通过对古代圣贤子夏和丘明的赞颂,展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己深厚的学养。
接下来的“天公戏人亦薄相,略遣幻翳生明珠”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天公(上天)对人的考验如同游戏,而诗人却能在这种考验中孕育出智慧的珍珠,这里“明珠”隐喻着智慧和真知。
“赖君年来屏鲜腴,百千灯光同一如”则是对某位君子的赞美,可能是指黄鲁直。诗人感谢这位君子多年来的照顾与提携,就像无数的灯光汇聚成一片光明一样。
最后,“书成自写蝇头表,端就君王觅镜湖”两句,描绘了作者完成作品后,自己为之命名,同时又将其比作寻找明镜般地去探求君子的真实品格。这里的“蝇头”可能是指细小的地方,而“镜湖”则象征着清澈见底的心灵深处。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化的致敬、人生智慧的追求和对友人的赞美,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雅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