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宗国重巡狩,元圣崇祠设苾芬。
三吐有勤殷接士,一篇无逸训为君。
辅成迹不同迁甲,忠武心原为孝文。
官礼雎麟共条贯,诸家注解惜徒纷。
东山宗国重巡狩,元圣崇祠设苾芬。
三吐有勤殷接士,一篇无逸训为君。
辅成迹不同迁甲,忠武心原为孝文。
官礼雎麟共条贯,诸家注解惜徒纷。
此诗《谒元圣祠》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元圣祠的拜谒,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与追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元素,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首联“东山宗国重巡狩,元圣崇祠设苾芬”描绘了古代帝王巡狩东山,尊崇先圣,设立祭祀场所的情景,体现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东山宗国”暗示了帝王的宗族根源,“重巡狩”则强调了对先祖的追忆与纪念。“元圣崇祠设苾芬”中的“苾芬”是祭祀时的香气,象征着对先圣的崇高敬意。
颔联“三吐有勤殷接士,一篇无逸训为君”进一步阐述了古代帝王在位期间的勤勉与教化之功。通过“三吐”、“一篇无逸”等典故,形象地表现了帝王在治理国家、教育臣民方面的努力与成就。“殷接士”意味着广泛接纳人才,“无逸”则是告诫君主不应贪图安逸,要时刻保持警醒,以国家社稷为重。
颈联“辅成迹不同迁甲,忠武心原为孝文”则将话题转向了对古代忠臣武将的颂扬。通过“辅成迹”、“迁甲”、“忠武心”、“孝文”等词语,表达了对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忠诚报国的英雄人物的赞美。这里不仅赞扬了他们的英勇事迹,也强调了他们内心的忠诚与对君王的敬爱。
尾联“官礼雎麟共条贯,诸家注解惜徒纷”总结了整个祭祀活动的庄严与复杂性。通过“官礼”、“雎麟”、“条贯”等词语,描绘了祭祀仪式的严谨与有序,同时也提到了各家学者对这一活动的注解与研究,反映了后世对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元素,展现了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治理、人才选拔、忠诚报国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认同。
出亦悲,入亦悲。
儿悲不为寒,儿悲不为饥,问之旁人那得知。
父一而已,母有前后。生我者父,夫父即母。
母死不得母葬所,苍苍之天实谁咎。
一灯荧荧,父病在床。
顾语七岁儿,他时归母葬故乡。
于何求之询渭阳,于何询之之朐阳。
朐阳十万户,一一歌钟起。
问我舅氏家,老成已谢孤子死。
借问旧乡里,呼名半人鬼。
母墓不可得,不得墓兮不可以为子。
朝出郭门望,暮出郭门望。
泪痕著树树枯死,芳草为不芳。
谁何白须一老翁,指点抔土沙堤旁。
几年寒食无酒浆,几年野火驱牛羊。
人言此事五十有馀载,今得归母葬故乡。
儿寒不愁,儿饥不愁,儿名不欲传万口,儿事不欲传千秋。
愿人寻墓墓即得,吁嗟此意无人识。
《寻墓篇为程仲南作》【清·黄景仁】出亦悲,入亦悲。儿悲不为寒,儿悲不为饥,问之旁人那得知。父一而已,母有前后。生我者父,夫父即母。母死不得母葬所,苍苍之天实谁咎。一灯荧荧,父病在床。顾语七岁儿,他时归母葬故乡。于何求之询渭阳,于何询之之朐阳。朐阳十万户,一一歌钟起。问我舅氏家,老成已谢孤子死。借问旧乡里,呼名半人鬼。母墓不可得,不得墓兮不可以为子。朝出郭门望,暮出郭门望。泪痕著树树枯死,芳草为不芳。谁何白须一老翁,指点抔土沙堤旁。几年寒食无酒浆,几年野火驱牛羊。人言此事五十有馀载,今得归母葬故乡。儿寒不愁,儿饥不愁,儿名不欲传万口,儿事不欲传千秋。愿人寻墓墓即得,吁嗟此意无人识。
https://shici.929r.com/shici/j254ZYym4I.html
四山过一雨,城门开绿阴。
角声起木杪,一散呕哑禽。
抱城水瀰瀰,过客驱车临。
犬吠不出郭,人烟多在林。
依依识熟路,了了悦方音。
客冬记经此,归路方骎骎。
雨雪迫徂态,所历无幽寻。
兹来春夏交,烟景何沈沈。
层楼隐叠巘,长云蔽遥岑。
最高知琅琊,翠色披满襟。
侧闻酿泉水,云可醒人心。
行伴苦相趣,凝望愁淫淫。
两度不一访,有愧兹邦深。
忆昨霜落停素舟,皎然月映猜淮流。
□□老兵三两辈,忍寒击柝沙上头。
五更梦醒舟已发,但见荆涂两山相向浮。
两山鼓势不相下,急洑盘涡走其罅。
触舟或是黄熊精,拔剑欲绝苍光驾。
疑神疑鬼心不惊,顺流鼓吹天平明。
扬州南岸云树出,钟离古国烟尘清。
风为息其威,水亦静其声。
令人转思大禹力,浩荡自逐朝宗行。
水自思归我何急,苦向中流放舟入。
穷冬人事东去波,曾无少停当奈何,今宵有酒吾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