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霜落停素舟,皎然月映猜淮流。
□□老兵三两辈,忍寒击柝沙上头。
五更梦醒舟已发,但见荆涂两山相向浮。
两山鼓势不相下,急洑盘涡走其罅。
触舟或是黄熊精,拔剑欲绝苍光驾。
疑神疑鬼心不惊,顺流鼓吹天平明。
扬州南岸云树出,钟离古国烟尘清。
风为息其威,水亦静其声。
令人转思大禹力,浩荡自逐朝宗行。
水自思归我何急,苦向中流放舟入。
穷冬人事东去波,曾无少停当奈何,今宵有酒吾当歌。
忆昨霜落停素舟,皎然月映猜淮流。
□□老兵三两辈,忍寒击柝沙上头。
五更梦醒舟已发,但见荆涂两山相向浮。
两山鼓势不相下,急洑盘涡走其罅。
触舟或是黄熊精,拔剑欲绝苍光驾。
疑神疑鬼心不惊,顺流鼓吹天平明。
扬州南岸云树出,钟离古国烟尘清。
风为息其威,水亦静其声。
令人转思大禹力,浩荡自逐朝宗行。
水自思归我何急,苦向中流放舟入。
穷冬人事东去波,曾无少停当奈何,今宵有酒吾当歌。
此诗描绘了清晨蕲口渡口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首句“忆昨霜落停素舟”,回忆往昔霜降时节,船只停泊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皎然月映猜淮流”一句,通过皎洁的月光映照淮河,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老兵三两辈,忍寒击柝沙上头。”描述了几个老士兵在寒冷的夜晚,打着梆子守卫在沙滩上的场景,既体现了边防的艰辛,也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五更梦醒舟已发,但见荆涂两山相向浮。”写出了诗人从梦中醒来时,发现船已启程,只见荆山和涂山相对而立,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匆忙。
接下来,“两山鼓势不相下,急洑盘涡走其罅。”描绘了两山之间的水流湍急,漩涡翻滚,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水以生命,使画面更加生动。
“触舟或是黄熊精,拔剑欲绝苍光驾。”这一句充满了神秘色彩,诗人想象着船触礁可能是黄熊精作祟,甚至想要挥剑斩断天空的光芒,表达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敬畏。
“疑神疑鬼心不惊,顺流鼓吹天平明。”诗人虽然心中有所疑惑,但并未感到恐惧,而是随着水流继续前行,直到天明,展现了他面对困难时的从容与坚定。
“扬州南岸云树出,钟离古国烟尘清。”描绘了船行至扬州南岸,云雾缭绕的树木和远处的钟离古城,一片清新宁静的景象,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
“风为息其威,水亦静其声。”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风能平息水的威力,让水流平静下来的心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渴望——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在旅途中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困境的反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