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至新安杂感·其二》
《重至新安杂感·其二》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六六青峰卷幔收,当时因病滞冥搜。

山灵重与开生面,疟鬼何能阻再游。

旧物尚馀双蜡屐,此身无恙一扁舟。

祇愁明日丹台访,相见轩皇也白头。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重至新安杂感(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新安时的复杂心情和对自然、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句“六六青峰卷幔收”,以“六六”点明山峰之多,形象地描绘出群山起伏、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诗人仿佛在卷起厚重的幔帐,揭示出隐藏于其中的青翠山峦,展现出一种神秘而又壮观的自然之美。

接着,“当时因病滞冥搜”一句,透露出诗人过去曾因病未能深入探索新安的遗憾。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过往未能亲身体验新安美景的惋惜,也暗含着对健康、自由生活的向往。

“山灵重与开生面,疟鬼何能阻再游。”这两句诗中,诗人将山灵拟人化,赋予其生命,表达出山川之灵再次开启新视野,让诗人得以再次畅游的喜悦之情。同时,通过“疟鬼”的比喻,巧妙地暗示了疾病对旅行的阻碍,而今已克服,重获自由与健康的欣喜。

“旧物尚馀双蜡屐,此身无恙一扁舟。”这两句则转向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感慨。诗人提到自己还保留着当年的“双蜡屐”,即木底鞋,这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是对自己曾经足迹的纪念。而“此身无恙一扁舟”则表达了诗人当前身体健康,能够自由自在地乘舟游历的满足感。

最后,“祇愁明日丹台访,相见轩皇也白头。”这一句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诗人担心自己可能无法见到传说中的仙人或帝王,同时也预感到自己年华老去,与他们相见时或许也会是白发苍苍。这种既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又带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健康、自由以及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与期待,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放龟二首·其二

世外犹迷不死庭,人间莫恃自无营。

本期沧海堪投迹,却向朱门待放生。

(0)

杂题四首·其三

鱼在枯池鸟在林,四时无奈雪霜侵。

若教激劝由真宰,亦奖青松径寸心。

(0)

光启丁未别山

草堂琴画已判烧,犹托邻僧护燕巢。

此去不缘名利去,若逢逋客莫相嘲。

(0)

送浑鍊归觐却赴阙庭

露幕拥簪裾,台庭饯伯鱼。

綵衣人竞看,银诏帝亲书。

知子当元老,为臣饯二疏。

执圭期已迫,捧膳步宁徐。

而我诚愚者,夫君岂病诸。

探题多决胜,馔玉每分馀。

荣比成功后,恩同造化初。

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

榆荚钱难比,杨花雪不如。

明朝古堤路,心断玉人车。

(0)

送菊潭王明府

组绶掩衰颜,辉光里第间。

晚凉经灞水,清昼入商山。

行境逢花发,弹琴见鹤还。

唯应理农后,乡老贺君闲。

(0)

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

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梢梢寒叶坠,滟滟月波流。

凫鹄共思晓,菰蒲相与秋。

明当此中别,一为望汀洲。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