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过一雨,城门开绿阴。
角声起木杪,一散呕哑禽。
抱城水瀰瀰,过客驱车临。
犬吠不出郭,人烟多在林。
依依识熟路,了了悦方音。
客冬记经此,归路方骎骎。
雨雪迫徂态,所历无幽寻。
兹来春夏交,烟景何沈沈。
层楼隐叠巘,长云蔽遥岑。
最高知琅琊,翠色披满襟。
侧闻酿泉水,云可醒人心。
行伴苦相趣,凝望愁淫淫。
两度不一访,有愧兹邦深。
四山过一雨,城门开绿阴。
角声起木杪,一散呕哑禽。
抱城水瀰瀰,过客驱车临。
犬吠不出郭,人烟多在林。
依依识熟路,了了悦方音。
客冬记经此,归路方骎骎。
雨雪迫徂态,所历无幽寻。
兹来春夏交,烟景何沈沈。
层楼隐叠巘,长云蔽遥岑。
最高知琅琊,翠色披满襟。
侧闻酿泉水,云可醒人心。
行伴苦相趣,凝望愁淫淫。
两度不一访,有愧兹邦深。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清晨经过滁州时所见的景色与感受。首句“四山过一雨,城门开绿阴”以雨后初晴的景象开篇,展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生机。接着,“角声起木杪,一散呕哑禽”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氛围,仿佛能听到远处的鸟鸣声,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
“抱城水瀰瀰,过客驱车临”描绘了水环绕城市,车辆穿梭其中的场景,既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也暗示了旅人的匆匆。接下来,“犬吠不出郭,人烟多在林”则通过犬吠和人烟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让人感受到乡村与城市的交融。
“依依识熟路,了了悦方音”表达了作者对熟悉道路的亲切感和对方言的喜悦,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最后,“客冬记经此,归路方骎骎。雨雪迫徂态,所历无幽寻。兹来春夏交,烟景何沈沈。层楼隐叠巘,长云蔽遥岑。最高知琅琊,翠色披满襟。侧闻酿泉水,云可醒人心。”则通过时间的更迭和自然景观的变化,展现了作者对季节变换的感受以及对琅琊山翠色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泉水的期待,认为它能洗涤心灵。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羁鸿常慕侣,谷鸟友先求。
不尽龙宫兴,番成虎帐游。
夏深浓岸柳,雨减出芦洲。
棹舣北沙稳,山迎西户幽。
江湖半落照,风水独离忧。
旧部群公荐,新符百粤州。
天浮洞庭阔,海尽日南流。
白首今遥别,金尊莫惓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