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何险巇,天地造设非人为。
连峰叠嶂青不断,限隔胡虏严京师。
巨灵运斤如霹雳,鼓断山腰百馀尺。
六丁辇石投尾闾,两京关门从此辟。
大明普照华夷同,因天设险施人功。
四山雉堞绕云雾,半空楼阁摇玲珑。
重门击柝待暴客,凿石为枢铁为国。
戎车不得方轨行,一卒当关万夫敌。
羌胡得路争求归,马驰络绎无休时。
不论汉世谢西域,绝似成周通九夷。
吾皇修德不在险,直环四海为天堑。
山后诸州尽版图,汉南千里俱耕敛。
雕题拳发奉外藩,九服面内王畿尊。
居庸乃是畿甸之北门,畴昔之险奚足论。
居庸关,何险巇,天地造设非人为。
连峰叠嶂青不断,限隔胡虏严京师。
巨灵运斤如霹雳,鼓断山腰百馀尺。
六丁辇石投尾闾,两京关门从此辟。
大明普照华夷同,因天设险施人功。
四山雉堞绕云雾,半空楼阁摇玲珑。
重门击柝待暴客,凿石为枢铁为国。
戎车不得方轨行,一卒当关万夫敌。
羌胡得路争求归,马驰络绎无休时。
不论汉世谢西域,绝似成周通九夷。
吾皇修德不在险,直环四海为天堑。
山后诸州尽版图,汉南千里俱耕敛。
雕题拳发奉外藩,九服面内王畿尊。
居庸乃是畿甸之北门,畴昔之险奚足论。
这首诗《居庸关》由明代诗人邓林所作,通过对居庸关险峻地势的描绘,展现了其作为京城屏障的重要地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将居庸关的雄伟与战略价值生动展现出来。
开篇“居庸关,何险巇”,直接点出居庸关的地势险要,引人入胜。接着“天地造设非人为”一句,赞美了自然赋予的险峻地形,强调其天然而非人工雕琢。连峰叠嶂、青峰不断、限制胡虏、保护京师,这些描绘突出了居庸关在国防上的重要性。
“巨灵运斤如霹雳,鼓断山腰百馀尺”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巨灵”形象,夸张地表现了开山辟路的壮举,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接下来“六丁辇石投尾闾,两京关门从此辟”则进一步描述了居庸关的开建过程,强调了其对国家统一和安全的重要性。
“大明普照华夷同,因天设险施人功”两句,既赞美了明朝的统一政策,也肯定了人类在自然基础上进行建设的努力。四山雉堞、半空楼阁的描绘,展现了居庸关的军事防御设施,以及其在视觉上的壮观景象。
“重门击柝待暴客,凿石为枢铁为国”强调了居庸关作为边防重镇的警戒作用,以及其坚固的防御体系。最后,“戎车不得方轨行,一卒当关万夫敌”通过对比,突出了居庸关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即使是一名士兵也能抵挡千军万马。
“羌胡得路争求归,马驰络绎无休时”描绘了居庸关在维护边疆稳定方面的作用,即使在和平时期,也有频繁的往来。通过“不论汉世谢西域,绝似成周通九夷”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居庸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吾皇修德不在险,直环四海为天堑”强调了皇帝的道德修养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依赖地理险要。最后,“山后诸州尽版图,汉南千里俱耕敛”、“雕题拳发奉外藩,九服面内王畿尊”则展示了居庸关在巩固国家版图、促进边疆发展方面的贡献。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居庸关的壮丽景色和军事意义,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政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向往和对边疆安全的重视。
造物本儿嬉,万汇同一甑。
阴阳烧煮之,有此生老病。
我今知命年,过二不为盛。
此身付天公,穷达听其令。
胡为生纤云,翳此秋月净。
坐令盲老翁,悲啸杂歌咏。
医云肝乘母,交恶若周郑。
欲知罍不耻,要在瓶毋罄。
至言若金篦,刮膜除蔽映。
咄哉耕田夫,所得已负乘。
当求扬一廛,遂卜蒋三径。
闭目存黄庭,燕坐收双胫。
回首谢蓬莱,问路安敢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