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螺鬟小。东风外、春云还自笼晓。
湖山胜处,楼台画里,四围波绕。
蓬瀛本在人间,认仙路,依稀再到。
怅年时、想望夫君,镜中眉黛新扫。
堪叹古往今来,洞庭遗迹,无限凭眺。
筠斑刻露,茶香过雨,又闻啼鸟。
持杯但说前欢,莫更问、闲愁潦倒。
倚危阑,孤鹤遥归,夕阳下了。
十二螺鬟小。东风外、春云还自笼晓。
湖山胜处,楼台画里,四围波绕。
蓬瀛本在人间,认仙路,依稀再到。
怅年时、想望夫君,镜中眉黛新扫。
堪叹古往今来,洞庭遗迹,无限凭眺。
筠斑刻露,茶香过雨,又闻啼鸟。
持杯但说前欢,莫更问、闲愁潦倒。
倚危阑,孤鹤遥归,夕阳下了。
此词描绘了春日偕友人重游君山的场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光山色之美,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词中以“十二螺鬟小”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春日山峦的轻盈与秀美,仿佛是少女的发髻,被东风轻轻吹拂。接着,“东风外、春云还自笼晓”,春云缭绕,晨光微露,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湖山胜景,楼台画中,四周波光粼粼,仿佛仙境一般。词人将蓬瀛仙界与现实美景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向往。
“怅年时、想望夫君,镜中眉黛新扫。”这一句则转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想象着与友人的相聚,如同镜中女子新描的眉黛般清新美好。接下来,“堪叹古往今来,洞庭遗迹,无限凭眺。”感叹历史的变迁,洞庭湖畔的遗迹见证了无数过往,引发无尽的遐想与感慨。
“筠斑刻露,茶香过雨,又闻啼鸟。”描绘了雨后山林间的清新景象,竹斑显露,茶香弥漫,鸟鸣声声,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最后,“持杯但说前欢,莫更问、闲愁潦倒。”表达了词人与友人举杯畅饮,回忆往昔欢乐时光,不再沉溺于过去的忧愁。倚靠危栏,遥望孤鹤归巢,夕阳西下,既是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春日游赏的愉悦与对过往的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深思。
伏羲抚云泉,神明钦厥德。
大舜鼓南薰,斯民愠皆绝。
谁云古乐淡,清和见天则。
曾闻凤格韶,感应妙难测。
吁嗟后世人,淫声相蛊惑。
唐皇亲羯鼓,梨园乐无极。
霓裳欲何为,一舞遂亡国。
我耳厌喧阗,端居守渊默。
窗前披乐书,古道已荆棘。
我观天下山,一一坯造化。
峥嵘各擅名,而谁肯相下。
巍巍五岳中,崇高维泰华。
一掌入云霄,日月真可借。
冲天几万寻,恍惚来灵驾。
冰雪四时寒,三庚讵知夏。
嗟予夙好奇,藩维况多暇。
扪参试一登,玉姜莫深讶。
兹晨忽不乐,抚膺多可伤。
披书感前事,令我涕沾裳。
凤鸾止荆棘,䲭鸮据梧冈。
驺虞不饱肉,豺狼厌肥羊。
人龙困田野,人猫登庙堂。
倒颠有如此,天下安所望。
吁嗟汉唐宋,参会何纷攘。
载读虞书篇,千古心遑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