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照玉楼春漏促,飒飒风摇庭砌竹。
梦惊鸳被觉来时,何处管弦声断续。
惆怅少年游冶去,枕上两蛾攒细绿。
晓莺帘外语花枝,背帐犹残红蜡烛。
月照玉楼春漏促,飒飒风摇庭砌竹。
梦惊鸳被觉来时,何处管弦声断续。
惆怅少年游冶去,枕上两蛾攒细绿。
晓莺帘外语花枝,背帐犹残红蜡烛。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又略带哀愁的夜晚景象。开篇“月照玉楼春漏促”,月光洒在精致的玉楼上,春夜的流逝显得格外急迫,这不仅描写了景色,也暗示了时间的飞逝和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飒飒风摇庭砌竹”,轻柔的夜风吹拂着庭院中的竹子,发出细微的声音,为静谧的夜晚增添了一抹生动之感。
接下来的“梦惊鸳被觉来时,何处管弦声断续”则是诗人从梦中惊醒,意识到自己的某些美好憧憬如同那断断续续的古琴声音般难以捕捉,这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过往的留恋。
“惆怅少年游冶去”,诗人表达了对青春岁月中那些逝去的快乐时光的怀念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枕上两蛾攒细绿”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两只小虫子在枕头旁攀附着细嫩的绿色植物,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摹,也象征了生命力与希望。
最后,“晓莺帘外语花枝”和“背帐犹残红蜡烛”,诗人在清晨时分,透过窗户听到的是花枝间传来的鸟鸣声,而床帏上尚留有昨夜未熄的红色蜡烛残迹。这两句勾勒出一个温馨而又略显孤寂的情境,似乎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青春易逝以及个人情感世界的深刻体验。
借宅开小轩,自移一丛竹。
悠然北窗下,意色都不俗。
晴影终日幽,风声杪秋肃。
最怜疏雨过,会有白云宿。
深培畏不寿,静对殊未足。
主人已虚心,坐客亦青目。
四村多修篁,玉立森如束。
不为人所爱,况复困斤斸。
天姿奚优劣,地远悬荣辱。
物情岂固然,世事同一躅。
何当寻怪石,小垒傍寒绿。
要收山林趣,密置轩槛曲。
西峰谩多奇,吾方倦遐瞩。
老来倦跻攀,悠悠憩山侧。
层岚轶穹霓,纡萦困行客。
崖倾觉崄巇,径曲盘险迫。
石老枕云根,桥横界野色。
海峤吞暝晖,松标挂辰极。
残烟罩成幄,长波曳如帛。
天际鸟知还,溪涧鱼自适。
几忘物无我,虑淡意常寂。
泛观穹壤间,天亦局于迹。
荣华忽彫枯,俯仰逃今昔。
倾羲倏再旦,急轨等寄驿。
愚公果何为,老且欲移石。
谁报江州遣白衣,如云胜友好追随。
满斟绿斝安排醉,牢裹乌纱照顾吹。
两个重阳前后日,一年好景这些时。
到今不数重山会,坐上元来欠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