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其二》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其二》全文
唐 / 曹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五峰已别隔人间,双阙何年许再还。

既埽山川收地脉,须留日月驻天颜。

霞觞共饮身虽在,风驭难陪迹未闲。

从此枕中唯有梦,梦魂何处访三山。

(0)
注释
五峰:五座山峰。
别:隔绝。
双阙:宫殿。
何年:何时。
许:能。
既:既然。
埽:扫清。
山川:山水。
地脉:大地生机。
天颜:天空。
霞觞:霞光美酒。
风驭:乘风。
闲:闲暇。
枕中:枕边。
梦:梦境。
三山:三座仙山。
翻译
五座山峰已经隔绝了人世间,宫殿何时能再次重逢?
既然已经扫清山水,收纳大地的生机,就必须让阳光和月亮相伴,留住天空的容颜。
虽然我们共享霞光美酒,但身影仍在忙碌,无法闲暇相伴。
从今往后,枕边只剩梦境,梦中的灵魂该去往哪里寻找那三座仙山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唐的作品,名为《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思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五峰已别隔人间"一句,通过“五峰”这一地理标志性名词,设定了一个具体的空间背景,暗示了与友人的分离已经远至天涯。"双阙何年许再还"则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不确定性,诗人通过问句形式,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

"既埽山川收地脉,须留日月驻天颜"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事变迁联系起来,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人生的短暂。诗人希望能够留住时光,让日月似乎也为友情驻足。

"霞觞共饮身虽在,风驭难陪迹未闲"则是从个人经验出发,表达了即便身处同一自然景观之中,也无法真正陪伴对方的感慨。这里的“霞觞”可能指的是某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或美丽的风光,而“风驭”则是形容友人的离去难以追随。

最后两句"从此枕中唯有梦,梦魂何处访三山"表达了诗人在失眠中只能通过梦境来寻觅朋友的想法。这里的“三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或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代表着远方或神秘之地。整体而言,这两句增添了一种超现实的色彩,也强化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才华。

作者介绍
曹唐

曹唐
朝代:唐

曹唐,唐代诗人。字尧宾。桂州(今广西桂林)人。生卒年不详。初为道士,后举进士不第。咸通(860~874)中,为使府从事。曹唐以游仙诗著称,其七律《刘晨阮肇游天台》、《织女怀牵牛》、《萧史携弄玉上升》等17首,世称"大游仙诗"。《唐才子传》称他"作《大游仙诗》50篇",则当有遗佚。其七绝《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尤为著名。
猜你喜欢

读巘禅师录

白衣微涴辄易觉,软泥硬地俱隐脚。

自家力量那借人,了义心头无处著。

实无一法可相传,直语临机休卜度。

(0)

食不继偈

观饿鬼趣,论劫饥渴。针锋其咽,火聚其发。

昼夜号呼,百千死活。我常饱暖,今暂缺乏。

当生大悲,入此观法。

(0)

四偈·其三

瞋恚现行时,无明所迷醉。

不知自之失,但见他人是。

如人在暗处,见外不见里。

大哉圣人学,事事必求己。

(0)

英上人手录冷斋为示戏书其尾

五鼎八珍非我事,曲眉清倡乞人争。

一帙冷斋夜深话,青灯相对听秋声。

(0)

次韵五首·其五

措置已落古人后,猛省令人愧衲裙。

庐山好处轩窗在,留眼归看五老云。

(0)

初夏四首·其一

嘒嘒新蝉绿叶遮,一声临晚到山家。

未应春色全归去,犹有芳丛刺史花。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