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仙种,是广寒、栽向琼楼玉宇。
曾伴吴刚经斧斫,七宝同修月户。
叶底翔鸾,花边驯兔,凑合蟾宫趣。
垒垒桂实,生餐更不须煮。
惟有张姓连天,天香飘下,金粟填秋坞。
赓唱满庭芳一曲,胜谱霓裳之舞。
宾客淮南,风骚泖上,先后推盟主。
吾吟招隐,小山丛桂何处。
何来仙种,是广寒、栽向琼楼玉宇。
曾伴吴刚经斧斫,七宝同修月户。
叶底翔鸾,花边驯兔,凑合蟾宫趣。
垒垒桂实,生餐更不须煮。
惟有张姓连天,天香飘下,金粟填秋坞。
赓唱满庭芳一曲,胜谱霓裳之舞。
宾客淮南,风骚泖上,先后推盟主。
吾吟招隐,小山丛桂何处。
这首词以中秋赏桂为主题,描绘了一幅仙界与人间交融的美丽画卷。词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广寒宫中的仙桂引入人间,与吴刚、嫦娥等神话人物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何来仙种,是广寒、栽向琼楼玉宇。”开篇即以仙桂的来源设问,引出广寒宫这一仙境,暗示了此桂非同寻常,具有非凡的灵性与神秘色彩。
“曾伴吴刚经斧斫,七宝同修月户。”通过描述仙桂曾陪伴吴刚在月宫中斧斫,与七宝共同修筑月门,进一步强化了仙桂的神圣地位,同时也展现了其与神话故事的紧密联系。
“叶底翔鸾,花边驯兔,凑合蟾宫趣。”词人巧妙地将仙桂与飞翔的鸾鸟、驯服的兔子等形象结合,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赋予了仙桂更多生命与活力,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鲜活有趣。
“垒垒桂实,生餐更不须煮。”这里提到的桂实,既指桂树结出的果实,也暗喻着仙桂的神奇功效,无需烹饪即可食用,体现了其珍贵与神奇之处。
“惟有张姓连天,天香飘下,金粟填秋坞。”“张姓”可能是指词人的姓氏,此处以“张”代指词人,表达了词人对仙桂香气的深深迷恋,以及对秋日美景的赞美。金粟比喻桂实,形象地描绘了桂实如黄金般珍贵,填满了秋天的山谷,营造出一片丰收与富饶的景象。
“赓唱满庭芳一曲,胜谱霓裳之舞。”词人以“满庭芳”为题,创作了一曲赞美仙桂的歌曲,将其与古代宫廷舞蹈《霓裳羽衣曲》相提并论,不仅凸显了仙桂的高雅与华美,也表达了词人对仙桂的喜爱之情。
“宾客淮南,风骚泖上,先后推盟主。”这里提到的“淮南”、“泖上”可能是地点的象征,暗示了词人在不同场合下对仙桂的推崇,将其视为文人雅士共同推崇的对象,体现了仙桂在文化上的影响力。
“吾吟招隐,小山丛桂何处。”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仙桂的向往与追寻,希望能在小山之中找到这样的桂树,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与人文情怀的中秋赏桂场景,展现了仙桂的非凡魅力及其在词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詹家琪树五百年,色压万卉当春先。
根如铁龙蕊如玉,能使石壁增清妍。
马儿丹青得父笔,为梅传神神颇全。
当时主人大好事,遍乞虞揭诸名篇。
伯机一书独遒发,与图三绝嗣郑虔。
老梅枯死圃亦废,此卷一分沈虞渊。
仍孙侍御出按部,夜有光怪腾奎躔。
不知何人致此卷,捧视绝倒几成颠。
延津剑合犹化去,合浦珠返宁天然。
归陈祖庙集子姓,天球大训不敢前。
金华山头紫郁浡,鳌溪水脚青潺湲。
故家何必问乔木,五尺绢素高摩天。
他时努力效鼎实,与子别结千秋缘。
糟丘欲颓酒池涸,嵇家小儿厌狂药。
自言欲绝欢伯交,亦不愿受华胥乐。
陆郎手着茶七经,却荐此物甘沈冥。
先焙顾渚之紫笋,次及扬子之中泠。
徐闻蟹眼吐清响,陡觉雀舌流芳馨。
定州红瓷玉堪妒,酿作蒙山顶头露。
已令学士夸党家,复遣娇娃字纨素。
一杯一杯殊未已,狂来忽鞭玄鹤起。
七碗初移糟粕觞,五弦更净琵琶耳。
吾宗旧事君记无,此醉转觉知音孤。
朝贤处处骂水厄,伧父时时呼酪奴。
酒耶茶耶俱我友,醉更名茶醒名酒。
一身原是太和乡,莫放真空落凡有。
昔闻西竺言,于东有震旦。
百谷万古输,黏天浩无畔。
赤日蒸绮霞,光彩交凌乱。
夫子钟其灵,少小富篇翰。
齐汩摇地轴,泓渟茹星汉。
群贤悉河伯,恍然失其观。
是以必朝宗,骊珠挹无算。
中乖仲尼志,遂兴鲁连叹。
化鹏得逍遥,骑鲸归汗漫。
焉睹云气中,期羡不相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