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偈·其三》
《四偈·其三》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偈颂

瞋恚现行时,无明所迷醉。

不知自之失,但见他人是。

如人在暗处,见外不见里。

大哉圣人学,事事必求己。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自身错误与他人问题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圣人之学的深刻反思。

首句“瞋恚现行时,无明所迷醉”,描绘了人在愤怒情绪爆发时的状态,被无知(无明)所蒙蔽,无法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反而将矛头指向他人。这种现象如同一个人处于黑暗之中,只能看到外部的事物,却看不见自己身后的景象,形象地展示了自我认知的局限性。

接下来,“不知自之失,但见他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我中心的视角,人们往往在自己的错误面前视而不见,却能轻易发现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这种行为模式反映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盲点和偏见。

最后,“如人在暗处,见外不见里”是对前两句的总结,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描绘了这种现象的本质——在自我认知的黑暗中,人们只能看到表面现象,而忽视了深入自我内心去理解与反省的重要性。

“大哉圣人学,事事必求己”则表达了对圣人之道的崇敬与追求。圣人之所以为圣,是因为他们能够超越常人的局限,事事反躬自省,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责怪他人或外界。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极高要求,也是对社会和谐与道德进步的深刻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类在面对自我与他人关系时的常见心理误区,以及寻求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内省与道德修养的重视。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和君实端明花庵二首·其二

庵后庵前尽植花,花开番次四时好。

主人事简常燕休,不信岁华能撰老。

(0)

挽东莱先生·其四

鼻祖雍熙政,三传寿国医。

至今称巨室,有子号宗师。

白璧埋黄壤,朱门罢素丝。

脊令临祖道,无计驻灵輀。

(0)

上楼参政

闻道先生欲挂冠,先生几日出长安。

去时莫待淋头雨,归日须防彻骨寒。

已遂平生多少志,莫令末路去留难。

二疏毕竟成何事,留取他年作画看。

(0)

句·其十一

江上危亭名四水,山头禅刹占三嵎。

(0)

句·其十四

霜后秋香千树橘,雨馀春色一川花。

(0)

简李元晖

移棹方游霅,携琴又到杭。

溪山随影转,日月共贫忙。

何处依刘表,无人识子长。

世情已如此,客路独堪伤。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