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至节前十日游胜因寺》
《至节前十日游胜因寺》全文
宋 / 洪咨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霜霁午曦暖,潦收沙路晞。

束山知寺古,避客怪僧稀。

箨滑涉危屐,藤钩穿密衣。

月黄风不动,灯火虹桥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ìjiéqiánshíyóushèngyīn
sòng / hóngkuí

shuāngnuǎnliáoshōushā

shùshānzhīguàisēng

tuòhuáshèwēiténggōu穿chuān

yuèhuángfēngdòngdēnghuǒhóngqiáoguī

翻译
霜后的阳光温暖如午后,积水退去,沙路上留下干燥的痕迹。
古老的山寺隐藏在丛林中,因为少有游客,僧人也显得稀奇。
竹叶湿滑,走在危险的木屐上,藤蔓缠绕,穿透了密集的衣物。
月色微黄,风却静止,我踏着灯火照亮的桥面回家。
注释
霜霁:雨后天晴。
午曦:正午的阳光。
潦收:积水退去。
沙路:沙石小路。
束山:深藏于山中的。
知寺:古老的寺庙。
避客:避开游客。
怪僧:稀少的僧人。
箨滑:竹叶湿滑。
危屐:危险的木屐。
藤钩:藤蔓缠绕。
密衣:密集的衣物。
月黄:月色微黄。
风不动:风停息。
灯火:灯火照明。
虹桥:带有桥的路或小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洪咨夔在霜降之后的一个温暖午后游览胜因寺的经历。首句"霜霁午曦暖",写出了雨后初晴,阳光照耀下的温暖氛围。"潦收沙路晞"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景象,积水退去,沙路上的湿气逐渐蒸发,显得干燥清新。

接下来两句"束山知寺古,避客怪僧稀",通过"束山"和"古寺"的描绘,展现出寺庙古老而静谧的气质,僧人不多,更显其清幽。"箨滑涉危屐,藤钩穿密衣"则细致刻画了诗人行走时的情景,山路湿滑,竹叶上的水珠使得行路更加小心,藤蔓缠绕的环境也增加了神秘感。

尾联"月黄风不动,灯火虹桥归",以月色和灯火的描绘,营造出宁静的夜晚,诗人踏着月光,走过挂着灯笼的桥,准备结束一天的游历,画面温馨而富有诗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胜因寺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气息,展现了诗人对古寺宁静生活的欣赏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作者介绍
洪咨夔

洪咨夔
朝代:宋   字:舜俞   号:平斋   籍贯:汉族   生辰:1176~1236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猜你喜欢

偈颂五首·其五

金风起,树叶落,体露堂堂活鱍鱍。报君知,快领略。

回头转脑拟思量,错认笊篱作木杓。

(0)

道中自遣

绿暗连村柳,江平不见滩。

日烘花气暖,岸曲水流寒。

世路今逾窄,客心须自宽。

悠悠片云质,溪上更蹒跚。

(0)

和自然

南北三年一解携,曾书蕉叶寄新题。

知渠已富江山句,英誉自成桃李蹊。

坡底诗人梅底醉,云间秋雁水间栖。

千岩万壑时相忆,迢递寻君梦不迷。

(0)

浩西堂见和因再用韵·其三

萧条四壁是闲居,老子而今非故鱼。

大抵人生只如此,只消如此看何如。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四十八

路透清波,山横翠壁。楼阁门开,从这里入。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四十九

洞庭七十二峰,飞雪一千馀丈。

晨昏说法琅琅,谁谓卢公已往。元不往,在这里。

优昙火里开,嗅著无香气。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