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娟之脩竹,寄生乎江潭。
葳蕤上防露,泠泠下来风。
那知竹与柏,虚塞两异心。
蓬矢射犀草,箘落委荒林。
夏首西浮远,涔阳南望深。
大招自抽怨,小歌徒悲吟。
天高何傩问,斯情匪斯今。
便娟之脩竹,寄生乎江潭。
葳蕤上防露,泠泠下来风。
那知竹与柏,虚塞两异心。
蓬矢射犀草,箘落委荒林。
夏首西浮远,涔阳南望深。
大招自抽怨,小歌徒悲吟。
天高何傩问,斯情匪斯今。
这首明代杨慎的《楚竹吟》以竹子为象征,描绘了一种寄生于江边却遭遇冷落和误解的情感。"便娟之脩竹",形象地写出竹子的秀美与坚韧,然而"寄生乎江潭"暗示了其孤独的生存状态。"葳蕤上防露,泠泠下来风",通过描绘竹叶在风中摇曳,反映了竹子在自然中的孤独与清冷。
接下来,诗人将竹子与柏树对比,"那知竹与柏,虚塞两异心",暗示竹子虽清高,却被误解为无用,而柏树则被误认为充实。"蓬矢射犀草,箘落委荒林",进一步强化了竹子的被忽视和遗弃,如同蓬草般被遗忘在荒凉之地。
"夏首西浮远,涔阳南望深",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远方的期盼和对现实的深深感慨。"大招自抽怨,小歌徒悲吟",直接表达了内心的哀怨和无奈,即使有才情也无法改变命运。
最后两句"天高何傩问,斯情匪斯今",诗人仰天长问,感叹世事变迁,这种情感并非今日独有,而是长久以来的共鸣。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沉郁,展现了杨慎独特的文学造诣。
因家汉水曲,相送掩柴扉。
故郢生秋草,寒江澹落晖。
绿林行客少,赤壁住人稀。
独过浔阳去,潮归人不归。
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
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
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
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
何言家尚贫,银榼提绿醪。
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
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
默默心自问,于国有何劳。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
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
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
悲端从东来,触我心恻恻。
伊昔未相知,偶游滑台侧。
同宿李翱家,一言如旧识。
酒酣出送我,风雪黄河北。
日西并马头,语别至昏黑。
君归向东郑,我来游上国。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
五十著青衫,试官无禄食。
遗文仅千首,六义无差忒。
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