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轻更觉马蹄轻,倦听昕堂讲鼓声。
示病早能效摩诘,赋归真复继渊明。
食租近郭膏腴足,卜筑依山爽垲成。
疾寄新诗似怜我,弃田捐宅不聊生。
身轻更觉马蹄轻,倦听昕堂讲鼓声。
示病早能效摩诘,赋归真复继渊明。
食租近郭膏腴足,卜筑依山爽垲成。
疾寄新诗似怜我,弃田捐宅不聊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乡的路上所感所思,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开篇“身轻更觉马蹄轻”表达了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而“倦听昕堂讲鼓声”则透露出一种厌倦与孤独的情感。
“示病早能效摩诘,赋归真复继渊明”一句,诗人通过提及古代名医和文学家的典故,表达了对自己疾病的担忧以及希望能够继续文学创作的愿望。这里的“示病”可能是指身体上的不适,也可能隐喻着精神上的苦恼。
接着,“食租近郭膏腴足,卜筑依山爽垲成”两句,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景象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自得其乐。
最后,“疾寄新诗似怜我,弃田捐宅不聊生”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和悲凉。这里的“疾寄新诗”表明了诗人急于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传达出去,而“弃田捐宅不聊生”则是对生活困顿的一种无力感受。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自我的反思和对周遭环境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
浮云蔽高峰,台殿延晚色。
风声转谷豪,雨脚射山白。
东楼瞰虚明,龙甲排松柏。
萧森异人境,坐视动神魄。
撞钟寺门掩,晚霁尚残滴。
相携下山去,尘静马无迹。
归来解鞍歇,新月如破璧。
但恐桃花源,回舟已青壁。
前年至日在何处,寒事萧萧客许昌。
乞火夜温行客酒,披裘晓冒五更霜。
暮投阳翟荒凉驿,正见人家灯火光。
饥马卧嘶毛瑟缩,羸童晓对色苍茫。
二年旅宦孤村僻,东望归心洛水长。
佳节几逢长索寞,我生何事苦凄凉。
更无宾客青山满,只有风霜老树苍。
昭代宁须厌留滞,冯公白首任为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