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经旬成木石,忽惊岁暮还思乡。
高檐白日不到地,深夜黠鼠时登床。
峰头霁雪开草阁,瀑下古松閒石房。
溪鹤洞猿尔无恙,春江归棹吾相将。
兀坐经旬成木石,忽惊岁暮还思乡。
高檐白日不到地,深夜黠鼠时登床。
峰头霁雪开草阁,瀑下古松閒石房。
溪鹤洞猿尔无恙,春江归棹吾相将。
这首诗名为《岁暮》,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独坐深冬,思绪万千的情景。
首句“兀坐经旬成木石”,生动地刻画出诗人长时间独坐,仿佛与外界隔绝,身心如同枯木一般的状态。接着,“忽惊岁暮还思乡”一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情感由孤独转向了淡淡的哀愁。
“高檐白日不到地,深夜黠鼠时登床。”这两句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略带阴森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寂心境。白天阳光难以触及地面,夜晚狡猾的老鼠不时爬上床榻,这些细节都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
“峰头霁雪开草阁,瀑下古松閒石房。”这两句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间景象。雪后的山峰、草阁、瀑布下的古松、闲适的石房,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与前文的孤寂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渴望。
最后,“溪鹤洞猿尔无恙,春江归棹吾相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动物们平安无恙的关切,以及对春天到来、江面泛舟的期待。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岁暮》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岁月流转、身处孤寂之中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自然美景和未来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景陵山水旧知名,珍重诗人建隼行。
未免簿书劳利刃,省贪烟月纵高情。
扬雄阁下诸生送,陆羽门前百吏迎。
圣代群贤皆得路,三年倾首望鹏程。
百岁犹强健,知君即地仙。
孤飞下华表,太息问桑田。
故吏今谁在,高名昔共传。
伊余亦遗老,相送一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