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三尺,那能消、一夜疏星明月。
为待可人新洗盏,呼取脍鱼炰鳖。
何处箫声,抑扬高下,浏亮中还咽。
幽情无限,何人对与閒说。
不信万里长江,周郎过后,寂寂无人杰。
赤壁山前孤棹去,千载波摧苔啮。
凭吊秋风,石矶寒木,无任肝肠热。
除非仙子,忘情人世生灭。
小楼三尺,那能消、一夜疏星明月。
为待可人新洗盏,呼取脍鱼炰鳖。
何处箫声,抑扬高下,浏亮中还咽。
幽情无限,何人对与閒说。
不信万里长江,周郎过后,寂寂无人杰。
赤壁山前孤棹去,千载波摧苔啮。
凭吊秋风,石矶寒木,无任肝肠热。
除非仙子,忘情人世生灭。
这首《念奴娇·圩上小楼》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描绘了圩上小楼夜景下的独特情感体验。开篇“小楼三尺,那能消、一夜疏星明月”,以小楼为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明亮的夜晚,疏星与明月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接下来,“为待可人新洗盏,呼取脍鱼炰鳖”两句,表达了诗人等待知音的心情,希望有人能共享美食佳肴,共赏美景,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随后,“何处箫声,抑扬高下,浏亮中还咽”描绘了远处传来悠扬的箫声,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哀愁。
“幽情无限,何人对与闲说”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似乎在寻求共鸣,却难以找到知音,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不信万里长江,周郎过后,寂寂无人杰”一句,借历史人物周瑜的典故,表达了对英雄不再的感慨,同时也暗含着对当前时代缺乏杰出人才的忧虑。
“赤壁山前孤棹去,千载波摧苔啮”描绘了赤壁山前,一叶扁舟孤独地驶向远方,千年的江水侵蚀着岸边的青苔,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最后,“凭吊秋风,石矶寒木,无任肝肠热”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情。
“除非仙子,忘情人世生灭”则是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仿佛只有仙人才能超越生死,达到心灵的永恒。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