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
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
平旦慵将百雏语,蓬松锦绣当阳处。
愧君饮食长相呼,为君昼鸣下高树。
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
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
平旦慵将百雏语,蓬松锦绣当阳处。
愧君饮食长相呼,为君昼鸣下高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清晨景象,通过对鸡鸣声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间的情感。诗人巧妙地利用叙事手法,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
"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春日清晨,林中的鸡鸣声响起,这不仅是时间的标识,更是自然界苏醒的声音。一声高亢的鸡鸣,惊动了沉睡在洞穴里的虾蟆,既表现了声音的力量,也衬托出大自然从静谧向活跃的转变。
"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继续描绘鸡鸣声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鸡鸣不仅惊醒了动物,也唤醒了人们的梦境。随着声音的增多,人的活动也渐渐热闹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人间景象。
"平旦慵将百雏语,蓬松锦绣当阳处"两句转向对早晨生活的细腻描写。清晨时分,人们懒散地交流着日常琐事,而户外则是阳光明媚,花开满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
最后两句"愧君饮食长相呼,为君昼鸣下高树"则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因工作繁忙而未能与友人共享餐饮,感到歉意,便在白天时分登上高树,模仿鸡鸣声以此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鸡鸣声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和人间的情感交织,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抒情诗。
去秋涪江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
到今不知白骨处,部曲有去皆无归。
遂州城中汉节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
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
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
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
寓宿湍与濑,行歌秋复春。
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
绿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
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
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