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
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
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
寓宿湍与濑,行歌秋复春。
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
绿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
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
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
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
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
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
寓宿湍与濑,行歌秋复春。
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
绿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
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
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渔翁的隐逸生活,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远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与对世俗尘嚣的超脱。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脱俗,充满了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
老渔翁以蓑笠遮身,避开了世间的纷扰,不愿为官作吏,只想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诗中的“钓鱼清江滨”、“浦沙明濯足”等句子,生动地描绘出老人与大自然亲密相处的情景,水边的行走,沙滩上的洗足,都显示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寓宿湍与濑,行歌秋复春。”这一句通过对流水住宅的描写,以及四季更迭中的歌唱,表达了老渔翁对自然界的深刻体验和生命的热爱。他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诗意,自在随性。
“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这里的“持竿”指的是钓鱼用的渔具,而“爇火”则是烧火取暖或烹饪食物的景象。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老渔翁自给自足、不为五谷所累的心境。
“绿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这一句诗,则是对老渔翁饮食和居住环境的描绘。这里的“绿水”、“青荷”都指的是清澈的水域和荷花,而“饭香稻”则暗示了他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仍有其乐趣可言。而“紫鳞”则可能是对鱼类形态的描绘,通过这些生动的景物,诗人传达了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活状态。
最后,“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表明老渔翁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他追求的是内心的真实和满足,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而“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则是诗人对那些还沉迷于世俗纷争的人的一种超然之感。老渔翁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而对于那些未能醒悟、仍在红尘中挣扎的人,他只能报以一笑,认为他们的辛劳是多么的不必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老渔翁日常生活的诗,更是一种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
禹门千尺晚登龙,稽古从来缓见功。
清节蕴珠函柱白,高文浮蜃吐楼红。
落花正值行时尽,圆月还成别后同。
寄字好凭鱼上下,汴渠流水洛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