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茫茫三万里。遥望蓬莱,浮动烟霄外。
若问蓬莱何处是。珠楼玉殿金鳌背。
惟是飞仙能驭气。霞袖飘飖,来往如平地。
除□飞仙谁得至。只缘山在波涛底。
弱水茫茫三万里。遥望蓬莱,浮动烟霄外。
若问蓬莱何处是。珠楼玉殿金鳌背。
惟是飞仙能驭气。霞袖飘飖,来往如平地。
除□飞仙谁得至。只缘山在波涛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意境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弱水三万里,不仅是空间上的广阔,更是心灵距离的遥远,表达了诗人对那片神秘领域的无限向往。蓬莱山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座海中的仙山,此处象征着理想和精神追求的所在。
“若问蓬莱何处是”一句,既是自问,也是对读者的提问,引人深思。答案则给出在“珠楼玉殿金鳌背”,这是对仙境壮丽景象的描绘,既有豪华的建筑,又有神兽金鳌作为交通工具,展示了诗人对于仙界生活的丰富想象。
“惟是飞仙能驭气”表明只有那些能够掌控自己灵气、修炼成仙的人,才能达到那个境界。接下来的“霞袖飘飖,来往如平地”,则是对飞仙生活的一种描绘,他们在云端之间自由穿梭,就像是行走在平坦的大地上一样,这里“霞袖”形象生动,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轻盈和自在。
最后两句“除□飞仙谁得至。只缘山在波涛底”,则是对凡人与仙境之间距离的感慨,只有那些修炼成仙的人才能到达那神秘之地,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那座山峰就像是沉埋在汹涌的波涛之下,不可企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飞仙生活的无限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凡人与仙境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感。
整首诗语言华丽,想象丰富,是一幅关于神仙世界的迷人画卷。
射策明光最上游,干霄直气接云浮。
平生所闻任定祖,十年坚卧岩壑幽。
胸中经济几韬略,价高连城人不酬。
急流勇退莫予武,旁观谁为君王留。
归来万事了无愧,罪我知我惟春秋。
海沂之康谈笑事,分毫未展帷幄筹。
倒屣能延吾党士,此客标置高南州。
翰墨从容千万字,韵高不作河西讴。
各持吾素报吾主,为公不必须孙刘。
嗟我已衰人不数,去来乘雁双凫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