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昨朝是,无人送酒来。
柴门终日闭,辜负菊花开。
重九昨朝是,无人送酒来。
柴门终日闭,辜负菊花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程瑁在九月十日这一天的独特心境与生活情境。诗中通过“重九昨朝是”一句,点明了时间背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前一天,一个传统的节日,通常人们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以示庆祝。然而,诗中的“无人送酒来”却暗示了诗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并未享受到传统习俗带来的欢愉,或许是因为友人未至,或是其他原因使得他独处一室。
接着,“柴门终日闭”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柴门紧闭,不仅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热闹,也似乎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封闭与自我隔离。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寂寞与无奈。
最后,“辜负菊花开”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菊花作为秋季的象征,其盛开之时往往伴随着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然而,在诗人的眼中,这盛开的菊花却成了无法享受的遗憾,因为它们在无人欣赏、无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绽放,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浪费,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映射——孤独、失落与渴望被理解与陪伴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面对传统节日时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友情与陪伴的渴望。在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三十生二毛,早衰为沈疴。
四十官七品,拙宦非由他。
年颜日枯槁,时命日蹉跎。
岂独我如此,圣贤无奈何。
回观亲旧中,举目尤可嗟。
或有终老者,沈贱如泥沙。
或有始壮者,飘忽如风花。
穷饿与夭促,不如我者多。
以此反自慰,常得心平和。
寄言同病者,回叹且为歌。
舒姑化为泉,牛哀病作虎。
或柳生肘间,或男变为女。
鸟兽及水木,本不与民伍。
胡然生变迁,不待死归土。
百骸是己物,尚不能为主。
况彼时命间,倚伏何足数。
时来不可遏,命去焉能取。
唯当养浩然,吾闻达人语。
昔到襄阳日,髯髯初有髭。
今过襄阳日,髭鬓半成丝。
旧游都是梦,乍到忽如归。
东郭蓬蒿宅,荒凉今属谁。
故知多零落,闾井亦迁移。
独有秋江水,烟波似旧时。
官俸将生计,虽贫岂敢嫌。
金多输陆贾,酒足胜陶潜。
床煖僧敷坐,楼晴妓卷帘。
日遭斋破用,春赖闰加添。
老向欢弥切,狂于饮不廉。
十年闲未足,亦恐涉无厌。
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初睹银钩还启齿,细吟琼什欲沾巾。
凤池隔绝三千里,蜗舍沈冥十五春。
唯有新昌故园月,至今分照两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