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殿巍峨接穹苍,庭蟠嘉树自梁唐。
朝钟暮鼓风鸣叶,翥凤飞龙月上廊。
铁干婆娑撑法苑,霜枝峭劲拄禅堂。
袈裟重覆思壬午,俯仰乾坤垂荫长。
古殿巍峨接穹苍,庭蟠嘉树自梁唐。
朝钟暮鼓风鸣叶,翥凤飞龙月上廊。
铁干婆娑撑法苑,霜枝峭劲拄禅堂。
袈裟重覆思壬午,俯仰乾坤垂荫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庄严的古殿与天空相连,殿前生长着一棵见证了梁唐两朝的佳木。晨钟暮鼓与风中的树叶交响,凤凰与龙在月光下翱翔于廊檐之上。铁质的树干弯曲如舞者,霜冻的树枝却坚挺如僧人支柱禅堂。诗人以袈裟覆盖,回想起壬午年的情景,感慨天地间万物的庇护与成长。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元素,展现了佛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以及对时间流转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
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
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
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
云向竹溪尽,月从花洞临。
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
芳兰无意绿,弱柳何穷缕。
心断入淮山,梦长穿楚雨。
繁花如二八,好月当三五。
愁碧竟平皋,韶红换幽圃。
流莺隐员树,乳燕喧馀哺。
旷望恋曾台,离忧集环堵。
当年不自遣,晚得终何补。
郑谷有樵苏,归来要腰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