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峨嵋》
《游峨嵋》全文
明 / 方孝孺   形式: 古风

楚客求丹梯,溯流三峡踰五溪。

浙僧访佛祖,一锡凌空向西土。

江左儒生寻谪仙,相逢共上峨嵋巅。

峨嵋山高气磅礴,万朵莲开青插天。

天高地远望无极,海东日出扶桑赤。

气冲衲衣举,光摇角巾明。

眼底汪洋巨鳌动,耳边髣髴天鸡鸣。

龙宫对月窟,曾闻谪仙游。

霞光凝不散,履迹今尚留。

千崖崩摧势欲堕,羽流缁侣参差坐。

七宝岩留供佛灯,万松灶起烧火风,霆荡潏云树模糊。

虎豹接迹,猿猱斗呼。

星汉当头手可摘,灵芝甘露无时无。

云漏日兮光一线,金莲白象兮纷纷而来见。

万籁动兮天乐和,仙之人兮夜经过。

忽神惊而目眩,岂事幻而说颇。

睹谪仙而无有,杳凤管与鸾车。

尘心未断怀乡土,青鞋复踏来时路。

行行回首语青山,石室无锁门无关,重来有日当跻攀。

肯效趑趄嗫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峨眉山的壮丽景象与深刻感悟。开篇以楚客溯流、浙僧访佛的典故引入,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追寻精神。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将目光投向了峨眉山的巍峨与壮丽,通过“江左儒生寻谪仙”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峨嵋山高气磅礴,万朵莲开青插天”,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峨眉山的雄伟与秀美,仿佛置身于莲花盛开的仙境之中。随后,“天高地远望无极,海东日出扶桑赤”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川的辽阔与日出的壮丽,展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接下来,诗人通过“气冲衲衣举,光摇角巾明”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登山过程中的自然景观与个人体验,如“眼底汪洋巨鳌动,耳边髣髴天鸡鸣”,形象地描绘了山中奇观,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龙宫对月窟,曾闻谪仙游”一句,借用了李白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而“霞光凝不散,履迹今尚留”则寄托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与怀念。

最后,诗人以“千崖崩摧势欲堕,羽流缁侣参差坐”等句,描绘了山中修行者的静谧生活,以及自然界的动态之美。通过“七宝岩留供佛灯,万松灶起烧火风,霆荡潏云树模糊”等细节,展现了山中生活的独特韵味。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峨眉山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对历史、文化、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

作者介绍
方孝孺

方孝孺
朝代:明   字:希直   号:逊志   籍贯:宁海   生辰:1357—1402年7月25日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猜你喜欢

送周思道朝议归守汉州三绝

早缘民事失茶官,解印重来十二年。
美恶一周还自复,始知东里解言天。
梓汉东西甲乙州,同时父子两诸侯。
〈正孺时出守梓州。
〉它年我作西归计,兄弟还能得此不。
酒压郫筒忆旧酤,花传丘老出新图。
〈汉州官酒,蜀中推第一。
赵昌画花,摸效丘文播,亦西川所无也。
〉此行真胜成都尹,直为房公百顷湖。

(0)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濯缨庵

临池濯足惜泉清,缨上无尘且强名。
横木为桥便独往,结茅依岛类天成。
往还渐少人谁识,寝食无为身转轻。
有似三吴朱处士,钓鱼谁与话西征。

(0)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木叶山

奚田可耕凿,辽土直沙漠。
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
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
冰霜叶堕尽,鸟兽纷无托。
干坤信广大,一气均美恶。
胡为独穷陋,意似鄙夷落。
民生亦复尔,垢污不知怍。
君看齐鲁间,桑柘皆沃若。
麦秋载万箱,蚕老簇千箔。
余粱及狗彘,衣被遍城郭。
天工本何心,地力不能博。
遂令尧舜仁,独不施礼乐。

(0)

大雨後咏南轩竹二绝句

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
痛饮虽无嵇阮客,瓢尊一试午阴凉。

(0)

南斋竹三绝

里中佳客旧孙陈,我自疏慵不见人。
目倦细书长掩卷,心游法界四无邻。

(0)

次韵子瞻病中游虎跑泉僧舍二首

扫地开门松桧香,僧家长夏亦清凉。
公庭多事久来厌,净处安眠计甚长。
修竹填窗藤簟绿,白莲当户石盆方。
香厨晚饭红粳熟,忽忆烹鸡田舍尝。
涧谷新晴草木香,野情萧散自生凉。
雨添山色翠将溜,日转松阴晚更长。
病客独来唯有睡,游僧相见亦它方。
还家烦热都消尽,不信医王与药尝。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