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后的平和生活,每天出门后又回到自己的小屋里,过着一种不为外界所扰乱的简单生活。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淡漠与超脱。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则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思念和家人的关爱。"骨肉"指的是血脉相连的亲人,而"天畔"则可能是指远方或边疆之地,暗示着家人的不易与离别。"野翁"即隐居在野的人,这里的自称也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归属感。"怜子孙"表达了一种对后代的爱心和关怀。
整首诗通过平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田园诗画,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亲情的深厚情感。
秋色澄清,烟光净、碧天寥廓。
正此际、悲凉满目,岁华摇落。
镜里流光私自惜,瑶台无路愁难托。
奈新来、秋鬓不胜悲,浑萧索。问何处,堪栖泊。
想蕙帐,悲猿鹤。更疏篱丛菊,草堂风择。
无奈都成虚负了,尘劳客梦何时却。
被西风、消息暗惊心,空思著。
门前柳色,浸入罗衣碧。斜倚垆边倒金液。
最消魂、更拔剔火金钗,钗欲坠,犹自新妆半额。
往事成陈迹,沽肆琴台,化作寻常酒家宅。
旧日笑春风,娇眼难醒,柳花碎、也无人惜。
思恹恹、已作白头吟,甚问询、离恨茂陵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