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柳色,浸入罗衣碧。斜倚垆边倒金液。
最消魂、更拔剔火金钗,钗欲坠,犹自新妆半额。
往事成陈迹,沽肆琴台,化作寻常酒家宅。
旧日笑春风,娇眼难醒,柳花碎、也无人惜。
思恹恹、已作白头吟,甚问询、离恨茂陵病客。
门前柳色,浸入罗衣碧。斜倚垆边倒金液。
最消魂、更拔剔火金钗,钗欲坠,犹自新妆半额。
往事成陈迹,沽肆琴台,化作寻常酒家宅。
旧日笑春风,娇眼难醒,柳花碎、也无人惜。
思恹恹、已作白头吟,甚问询、离恨茂陵病客。
这首《洞仙歌·文君当垆》由清代词人沈鹊应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代酒肆场景,以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故事为背景,融入了浓厚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
“门前柳色,浸入罗衣碧”,开篇即以柳色映衬出酒肆的环境,柳树的翠绿仿佛渗透进了女子的衣裳,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斜倚垆边倒金液”,女子斜靠在酒炉旁,倾倒着美酒,动作轻盈而优雅,展现出她的娴熟与自信。“最消魂、更拔剔火金钗,钗欲坠,犹自新妆半额”,金钗轻轻拔下,似乎随时会掉落,但女子依旧保持着精致的妆容,半额的妆容透露出她内心的坚韧与独立。
“往事成陈迹,沽肆琴台,化作寻常酒家宅”,昔日的琴台之畔,如今已成为普通的酒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让人不禁感慨万千。“旧日笑春风,娇眼难醒,柳花碎、也无人惜”,往日的欢声笑语,如春风般温柔,如今却难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就连那飘落的柳花,也无人怜惜,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思恹恹、已作白头吟,甚问询、离恨茂陵病客”,思绪沉重,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吟唱离愁别恨,茂陵的病客或许是在远方思念着故人,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孤独与哀愁。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女性独立自主的形象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充满了浓郁的历史韵味和人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