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林台花黯然,愁人正愁相对眠。
梦疑空蝶有时化,兀如风舟不受牵。
江乡乱草接天际,邻家短鸡啼竹边。
偷閒习惰恐未可,犹欲作官支俸钱。
暮雨林台花黯然,愁人正愁相对眠。
梦疑空蝶有时化,兀如风舟不受牵。
江乡乱草接天际,邻家短鸡啼竹边。
偷閒习惰恐未可,犹欲作官支俸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愁绪与梦境交织的画面。首句“暮雨林台花黯然”,以黄昏时分的雨景作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沉郁的氛围,花儿在雨中显得黯淡无光,预示着情感的低落。接着,“愁人正愁相对眠”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状态——愁绪缠身,难以入眠,与外界的环境形成呼应。
“梦疑空蝶有时化,兀如风舟不受牵。”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梦中的蝴蝶似乎在暗示着某种虚幻与现实之间的转换,而“风舟不受牵”则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法控制的无奈和孤独感。
下半部分转而描写自然景象:“江乡乱草接天际,邻家短鸡啼竹边。”江边的荒草与天空相连,展现出辽阔而又孤寂的景象;邻家的短鸡在竹林边啼叫,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种对比,使得画面更加丰富,情感更为复杂。
最后,“偷閒习惰恐未可,犹欲作官支俸钱。”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追求闲适与逃避责任之间内心的挣扎,虽然渴望摆脱官场束缚,享受自由,但又不得不为了生计继续为官。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普遍面临的困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绪、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以及对自由与责任的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