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屴崱,峰顶特。穷岛夷,頫封域。屏闽东,拱辰北。
岁辛亥,帝司赤。竦绅烈,从峭陟。搴若华,揖瑶极。
呵蜚霆,蹴鳌脊。披霄根,殚目力。高者仰,深必惕。
谨其至,惟古则。
鼓屴崱,峰顶特。穷岛夷,頫封域。屏闽东,拱辰北。
岁辛亥,帝司赤。竦绅烈,从峭陟。搴若华,揖瑶极。
呵蜚霆,蹴鳌脊。披霄根,殚目力。高者仰,深必惕。
谨其至,惟古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丁几的作品,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古朴。
“鼓屴崱,峰顶特。”开篇即以壮丽的山势描绘出鼓山之雄伟,其中“鼓屴崱”形容山势如同巨鼓,“峰顶特”则指山峰耸立,如同独特的标志。
接下来的“穷岛夷,頫封域。”展示了诗人对疆域广阔的感受和想象,其中“穷岛夷”可能是指远离尘世的孤岛,而“頫封域”则表达了对于边疆或内心世界的封闭与守护。
“屏闽东,拱辰北。”诗人通过对方向的描写,再次强调了景观的宏大,其中“屏闽东”可能是指山如屏障般屹立于东方,“拱辰北”则形容山势曲折,如同拱手朝拜。
“岁辛亥,帝司赤。”这一句中的“岁辛亥”可能是指特定的一年,而“帝司赤”则让人联想到古代帝王对火的掌控与象征,可能暗示着权力或宇宙秩序。
“竦绅烈,从峭陟。”诗中开始出现了动词,“竦绅烈”形容山风如同烈焰,而“从峭陟”则描写了攀登山势的艰难与险峻。
“搴若华,揖瑶极。”这一句中的“搴若华”可能是形容云雾缭绕,如同华美的装饰,而“揖瑶极”则表达了攀登至顶的壮举和对高处之美好奇探索。
“呵蜚霆,蹴鳌脊。”这里的“呵蜚霆”可能是形容风雨如同天威,而“蹴鳌脊”则描写了攀登山峰的艰难,如同踏过巨兽之脊。
“披霄根,殚目力。”诗人继续通过动作来描绘景象,“披霄根”形容揭开云雾看到山的本根,而“殚目力”则表达了观察自然所需的努力和专注。
“高者仰,深必惕。”这一句中,“高者仰”可能是指仰望高处之物,或是对高远目标的向往。而“深必惕”则强调了对于深邃事物或内心世界的警觉与敬畏。
最后,“谨其至,惟古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与遵循,其中“谨其至”是指小心翼翼地达到某种境界,而“惟古则”则强调了遵循古代的规则或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山势、云雾、风雨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攀登过程的动作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与力量的敬畏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三月六日天微和,博士水亭乘醉过。
主人解衣即沽酒,外史扣壶能啸歌。
歌残夜久星移换,新月苍苍捲罗幔。
万事空嗟白发新,一壶共对清尊满。
子有园林东海浔,十载校书甘陆沈。
平生独抱饮水节,有时或赋还山吟。
高斋宴坐探玄默,时辈狂驰交不得。
自分绨袍比草青,直将富贵轻云白。
予本南宫淡荡人,与君交谊最相亲。
相逢且尽杯中物,遥忆风流席上珍。
大道如砥平,我车不方轨。
明时世景清,夫子乃蓬累。
有客天上来,为说黄金台。
所市既骏骨,所羁乃龙媒。
五月上武阳,炎风焚大荒。
岂伊道路难,欲往河无梁。
荜门逢君子,酣歌日中市。
披发行且吟,时人尽惊异。
既知归日落,欲往秋风作。
谁同宁子叹,且效荣叟乐。
离别远将归,凉风吹布衣。
南飞有鸿雁,毋使信音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