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艇连烟渡,沿香到藕塘。
隔桥花隐寺,傍水竹为墙。
地僻人家远,天空鸟道长。
何时戎马息,时过共徜徉。
唤艇连烟渡,沿香到藕塘。
隔桥花隐寺,傍水竹为墙。
地僻人家远,天空鸟道长。
何时戎马息,时过共徜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画卷。首句“唤艇连烟渡”,以轻舟渡河的场景开篇,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沿香到藕塘”一句,不仅点出了季节与环境特征,也暗示了诗人寻访过程中的愉悦心情。
“隔桥花隐寺,傍水竹为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掩映于花丛之中,竹林围绕水边的景象,既突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又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地僻人家远,天空鸟道长”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偏远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生活的向往。最后,“何时戎马息,时过共徜徉”两句,寄寓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未来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巧妙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遥天晴景豁,凯风来座隅。
披襟集良朋,颇惬清燕娱。
落日照碧林,馀晖散晴湖。
飞甍连绣闼,灿若丹青图。
撰策临高城,游目穷九区。
石窗切层霄,邈与群峰殊。
黛色可揽撷,丹梯时有无。
云南富青棂,云北繁白榆。
至今过云客,恒驾苍麛车。
我欲称东邻,筑室云中居。
惜哉无羽翼,矫首以踌蹰。
载吟皮陆篇,郁郁增烦吁。
行雨龙何劳,戴山鳌欲僵。
何如鳖在涧,游泳更洋洋。
维时犹清和,平楚敷新凉。
世事只尘马,赏心与求羊。
寻僧诣古刹,携我步横塘。
狎鸥共晚坐,滋菊可舂粮。
林间验虎迹,竹下味龙章。
怃然溯往事,此地令人伤。
攉手五十年,眼见沧与桑。
存者昧平生,逝者亦茫茫。
人理既随化,安用空名扬。
千戴荣期贤,取乐居其常。
燕台昔日亡蓟丘,燕郊骏马无人收。
一朝买得黄金骨,台前万骑皆骅骝。
古来君臣不易得,老死英雄难物色。
眼前忘却乐毅功,后世安知郭生力。
九日易水萧萧寒,行人褰裳欲渡难。
一时羽声尽销歇,犹有怒发能冲冠。
至今都人好奇节,白日街心落红雪。
可怜昭王墓上树,一轮光彩悬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