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天童廿里沙,白云深锁梵王家。
满山笋老多成竹,一路花香半是茶。
琪树每巢天上鹤,法幢曾辟路头蛇。
数声清磬相迎处,坐对炉薰泛紫霞。
行到天童廿里沙,白云深锁梵王家。
满山笋老多成竹,一路花香半是茶。
琪树每巢天上鹤,法幢曾辟路头蛇。
数声清磬相迎处,坐对炉薰泛紫霞。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诗人前往天童山途中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首句“行到天童廿里沙”,点明行程与目的地,带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旅行心境。接着,“白云深锁梵王家”一句,以白云环绕,象征着天童山的神秘与神圣,梵王家则暗指寺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满山笋老多成竹,一路花香半是茶”,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象,竹林与鲜花交织,不仅色彩丰富,香气扑鼻,还蕴含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通过“老”字和“半”字,诗人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琪树每巢天上鹤,法幢曾辟路头蛇”,这两句运用了神话与传说元素,琪树上的仙鹤与法幢前的神蛇,既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也寓意着佛法的高深与神秘。鹤与蛇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赋予特殊意义,此处用以象征佛法的超凡脱俗与守护。
最后,“数声清磬相迎处,坐对炉薰泛紫霞”,诗人通过清脆的钟声与缭绕的烟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佛国净土之中。坐对炉薰泛紫霞,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宗教意象相结合,展现了天童山的神秘与美丽,以及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美感的佳作。
我读射虎行,感概兴长叹。
官羌射虎得虎难,山下远立常空还。
惜留猛虎著山里,射杀顾恐终身闲。
有如边将图偷安,遵养时赋容其奸。
翻愁努力尽高鸟,良弓挂壁无由弯。
君不见刘巨容高千里,留贼自资媒富贵,恐贼尽诛身不利。
坐令屈律裹头人,横暴九州狂螫噬。
嗟嗟忠臣心不移,受刀摩颈甘如饴。
纷纷血刃勇不顾,一死未谢君王知。
官军壮志吞蛮夷,匈奴不灭宁家为。
相公誓欲平淮西,慨言贼在归无期。
霍公裴公今已矣,我吟射虎徒歔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