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鸿翻塞影。怅悲秋人老,浑无佳兴。鸣蛩问酒病。
更堆积愁肠,摧残诗鬓。起寻芳径。
菊羞人、依丛半隐。
又岂知、虚度重阳,浪阔渺无归恨。无定。
登高人远、戏马台闲,怨歌谁听。香肩醉凭。
镇常是、笑得醒。
到如今何在,西风凝伫,冠也无人为正。
看他门、对插茱萸,恨长怨永。
征鸿翻塞影。怅悲秋人老,浑无佳兴。鸣蛩问酒病。
更堆积愁肠,摧残诗鬓。起寻芳径。
菊羞人、依丛半隐。
又岂知、虚度重阳,浪阔渺无归恨。无定。
登高人远、戏马台闲,怨歌谁听。香肩醉凭。
镇常是、笑得醒。
到如今何在,西风凝伫,冠也无人为正。
看他门、对插茱萸,恨长怨永。
这首诗是王千秋的《瑞鹤仙(其一)》,属宋代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开篇“征鸿翻塞影”描绘了一种边塞萧瑟的氛围,接着“怅悲秋人老,浑无佳兴”表现出诗人面对秋天的凄凉与个人年华已逝的悲伤。
“鸣蛩问酒病”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不宁,可能是借由蝉蜕之声来询问或反映自己的心境,而“更堆积愁肠,摧残诗鬓”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诗人在这里也表达了对自己诗才或精神状态的失望。
接下来的“起寻芳径。菊羞人、依丛半隐”描述了诗人寻找美好事物的心态,尽管如此,仍旧感到一种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感觉。这里的菊花往往象征着高洁与寂寥。
“又岂知、虚度重阳,浪阔渺无归恨”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感,以及对未来方向的迷茫。这种情绪在“无定。登高人远、戏马台闲,怨歌谁听”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诗人在高处眺望,心中充满了不平之鸣,却又无人倾听。
最后,“香肩醉凭。镇常是、笑得醒”和“到如今何在,西风凝伫,冠也无人为正”则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结尾的“看他门、对插茱萸,恨长怨永”则是对过往美好的回忆与无尽的哀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多种意象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个人命运以及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把绣成吟,真压倒、古之元白。
佳句有、雪车冰柱,曾无矜色。
一点不留烟火气,诗脾时有清风入。
更岭边、多少活人恩,于公德。公自是,朝天客。
应笑我,为人役。看时犹多事,公须一出。
琅腹细披忠抱寸,龙颜密侍天威尺。
借笔端、从此润皇猷,翰林伯。
问秋光、乞得一宵闲,满引玉东西。
喜亲朋咸集,宴酣真乐,非竹非丝。
坎止流行付分,岂尽是人为。
试向君平卜,还可前知。
自笑头颅如此,奈乌轮难系,驹隙如驰。
慨壮图已矣,指地不须锥。
任从渠、翻云覆雨,愿老于耕钓乐于诗。
三军事,天家自有,大将为谁。
我尝采石山头见蛾眉,且看浓妆淡抹两湖宜。
何物老妪生此儿,又睹双髻尤为奇。
五丁刻画盘古时,黛绿常假山灵施。
春风阅尽不肯笄,素螺头立鬓不丝。
梳云沐雨容为谁,相逢婉娈是似之。
古今知几经品题,我困暑役何能诗。
祗疑前山月鉴故半亏,嫦娥妒吝耶焉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