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采石山头见蛾眉,且看浓妆淡抹两湖宜。
何物老妪生此儿,又睹双髻尤为奇。
五丁刻画盘古时,黛绿常假山灵施。
春风阅尽不肯笄,素螺头立鬓不丝。
梳云沐雨容为谁,相逢婉娈是似之。
古今知几经品题,我困暑役何能诗。
祗疑前山月鉴故半亏,嫦娥妒吝耶焉知非。
我尝采石山头见蛾眉,且看浓妆淡抹两湖宜。
何物老妪生此儿,又睹双髻尤为奇。
五丁刻画盘古时,黛绿常假山灵施。
春风阅尽不肯笄,素螺头立鬓不丝。
梳云沐雨容为谁,相逢婉娈是似之。
古今知几经品题,我困暑役何能诗。
祗疑前山月鉴故半亏,嫦娥妒吝耶焉知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在石山之巅见到蛾眉峰,其间浓妆淡抹,显示出大自然的神奇与巧夺天工。诗中提及“老妪”生育了这样的美景,让人惊叹不已。双髻之奇,更是山灵鬼斧的杰作。
通过五丁刻画盘古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崇拜与赞美。而黛绿常假山灵施,则是在强调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和创造力。春风吹拂,一切繁华尽去,却不肯被束缚,素螺头立鬓,不需丝线点缀,这些形象都在传达着大自然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
梳云沐雨容,是为谁所展现?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山水间的意境,似乎是特地为相逢而来的人展示其婉约之美。全诗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古今诗篇的认知与自谦,他在酷热中难以写出佳作。
至于“祗疑前山月鉴故半亏”,则是在质疑月亮是否曾照见过这前方之山,让嫦娥也为此而感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自己才华不足的自谦,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意境。
物华相寻来,世事不足叹。
侯虫知春秋,宿鸟各昏旦。
百年相劳苦,且复加餐饭。
堂堂白日在,扰扰浮云散。
诗书信家法,朱墨窘官办。
三十二年非,还改当何惮。
低徊逢迎地,言笑纷晏晏。
嗟汝其惕然,舆衡有规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