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曾原伯大卿·其三》
《挽曾原伯大卿·其三》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天下张廷尉,君王付老成。

不辞劳日夜,初岂为恩荣。

竹隐今年志,萱堂晚岁情。

全归虽不恨,此段渺难平。

(0)
注释
天下:整个国家。
张廷尉:古代官职,廷尉负责司法事务。
君王:帝王。
老成:资深且经验丰富的官员。
辞劳:推辞劳累。
岂:难道。
恩荣:恩惠和荣耀。
竹隐:借竹林隐喻志向。
萱堂:古称母亲居处,代指母亲。
晚岁:晚年。
全归:全身而退。
恨:遗憾。
渺:微小,难以触及。
难平:难以平息的情感。
翻译
天下任命张廷尉,君王托付给资深长者。
他不辞辛劳日夜操劳,起初难道是为了个人的恩惠和荣耀。
今年竹林中隐藏了他的志向,母亲晚年的生活充满情感。
虽然全身而退并无遗憾,但这段往事却难以心平气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所作,名为《挽曾原伯大卿(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不易平复的离别之情。

"天下张廷尉,君王付老成。不辞劳日夜,初岂为恩荣。"

这四句描绘了一位官员或士人在朝廷中的勤勉与奉献。"天下张廷尉"可能指的是某种重要的职责分配,"君王付老成"则是说明这些任务已经交给了年长且有经验的人。后两句表明诗人不畏辛劳,日夜操劳,并非为了追求恩惠或荣誉。

"竹隐今年志,萱堂晚岁情。"

这里的"竹隐"和"萱堂"可能是指某种隐居之所,或者是诗人与朋友共同度过时光的地方。"今年志"表达了诗人当前的愿望或决心,而"晚岁情"则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尤其是在人生后期。

"全归虽不恨,此段渺难平。"

最后两句,"全归"可能意味着某种完整的回归,或是朋友之间关系的圆满结束。"不恨"表明诗人对此事无怨无悔,但接下来的"此段渺难平"却透露出一种深刻的情感波动,即便是美好的告别,也难以在心中得到平静。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写朝廷生活、隐居情怀和朋友离别,展现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太上虚皇黄庭经句法十篇寿赵帅·其二

去年曾说冬菹绿,今年蓼甲春盘簇,綵花金胜相辉属。

五色班衣佩苍玉,先奉庭帏千岁祝。

(0)

雨晴

溪雨生流水,山晴出白云。

花来风逐逐,泥遣燕纷纷。

客路犹千里,春光已十分。

归从都下者,相遇说新闻。

(0)

句·其十一

欧冶池塘晴潋滟,越王山寺晓玲珑。

(0)

月珠寺明月楼·其四

云坼崖分邃景藏,更烦清樾护幽芳。

林深草木四时润,日薄窗棂多半凉。

睡过午阴茶乳白,醉馀霜桧藓花苍。

两旬来结僧房夏,赢得他年戒腊长。

(0)

和雁湖先生病起自警八章·其二

葆光悟老子说,游仙续景纯诗。

木钻可使石透,槃水犹严手持。

(0)

谒告得归拜呈内机知府郎官五首·其二

家贫儋石欠赢馀,恩许西归度巀除。

只恐期程催趣驾,羞颜插架旧藏书。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