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暑未甚,况经新雨馀。
摄山若云起,飘然望远墟。
出郭偕好事,入谷扣幽居。
日晡禽声凉,崦风迓篮舆。
万树欹涧壑,一镫耿轩疏。
夜幮傍佛龛,晚案得山蔬。
云白绿林外,鸟啼朝日初。
推枕靧清泉,杖策曳轻裾。
杂石拥树根,万叠云涛如。
穿径石云中,杳然疑蹑虚。
法刹引遐历,宫树亦瞻诸。
高松荫暍行,清若循阶除。
亭午不逢客,寂尔惟钟鱼。
回首金碧转,始知山径纡。
耸望最高峰,筋力乏升岨。
循年嗟老矣,视日盍归欤。
复向山僧约,期余岩桂舒。
五月暑未甚,况经新雨馀。
摄山若云起,飘然望远墟。
出郭偕好事,入谷扣幽居。
日晡禽声凉,崦风迓篮舆。
万树欹涧壑,一镫耿轩疏。
夜幮傍佛龛,晚案得山蔬。
云白绿林外,鸟啼朝日初。
推枕靧清泉,杖策曳轻裾。
杂石拥树根,万叠云涛如。
穿径石云中,杳然疑蹑虚。
法刹引遐历,宫树亦瞻诸。
高松荫暍行,清若循阶除。
亭午不逢客,寂尔惟钟鱼。
回首金碧转,始知山径纡。
耸望最高峰,筋力乏升岨。
循年嗟老矣,视日盍归欤。
复向山僧约,期余岩桂舒。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摄山的一次幽居之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四季变换的自然美景和宁静的生活气息。
诗的开头“五月暑未甚,况经新雨馀”,点明了时间与天气状况,五月时节,暑气尚未太过强烈,经过一场雨水之后,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接着“摄山若云起,飘然望远墟”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远处的村落也变得模糊而遥远。
“出郭偕好事,入谷扣幽居”写出了作者与友人一同前往幽静的山中居住地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日晡禽声凉,崦风迓篮舆”描述了傍晚时分,山中的鸟鸣声带来一丝凉意,崦嵫山的微风吹拂着乘坐的篮舆,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万树欹涧壑,一镫耿轩疏”描绘了山中树木错落有致,夜晚一盏灯火在轩窗前闪烁的情景,充满了诗意。“夜幮傍佛龛,晚案得山蔬”则表现了夜晚在佛龛旁休息,餐桌上摆放着山中新鲜蔬菜的场景,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食物的喜爱。
“云白绿林外,鸟啼朝日初”描绘了清晨时分,白云环绕在绿林之外,鸟儿在朝阳初升时啼叫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推枕靧清泉,杖策曳轻裾”写出了作者在清泉边洗漱,手持拐杖漫步的情景,展现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杂石拥树根,万叠云涛如”描绘了山间杂乱的石头围绕着树根,仿佛是层层叠叠的云涛,形象生动。“穿径石云中,杳然疑蹑虚”则写出了在云雾缭绕的山径中穿行,仿佛踏空而行的奇妙感受。
“法刹引遐历,宫树亦瞻诸”描绘了寺庙的深远路程和沿途的宫树,充满了神秘与庄严的气息。“高松荫暍行,清若循阶除”写出了高大的松树为行人遮阳,道路显得格外清凉。“亭午不逢客,寂尔惟钟鱼”描绘了正午时分,没有遇到其他访客,只有钟声和鱼儿的声音相伴的宁静场景。
“回首金碧转,始知山径纡”写出了回望山中景色时,发现山路曲折蜿蜒的景象。“耸望最高峰,筋力乏升岨”表达了作者对最高峰的向往,但因体力有限而未能攀登。“循年嗟老矣,视日盍归欤”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归家的渴望。
“复向山僧约,期余岩桂舒”写出了作者再次与山中僧人约定,期待下次能欣赏到岩桂盛开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在山中幽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