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从来四大虚,一编遮眼亦蘧蘧。
可怜赢得娇儿笑,者大阿爷尚读书。
秋树静,夜灯孤,几曾仙字换凡躯。
惠施毕竟尘间士,辛苦年年载五车。
识破从来四大虚,一编遮眼亦蘧蘧。
可怜赢得娇儿笑,者大阿爷尚读书。
秋树静,夜灯孤,几曾仙字换凡躯。
惠施毕竟尘间士,辛苦年年载五车。
这首诗《鹧鸪天·乙亥四十八岁》由刘永济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通过“识破从来四大虚”开篇,揭示了对人生虚幻本质的深刻理解。接着,“一编遮眼亦蘧蘧”一句,以书卷为喻,表达了在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彷徨与困惑。诗人自嘲地提到自己被儿子嘲笑,依然坚持读书,展现了其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秋树静,夜灯孤”,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深思。然而,“几曾仙字换凡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成仙的渴望与无奈,意识到这不过是凡人难以实现的梦想。“惠施毕竟尘间士,辛苦年年载五车”,引用惠施的故事,强调自己虽努力学习,但终究还是尘世中的一员,年复一年地积累知识,却难逃平凡的命运。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也有对人生虚无的感慨,以及对超凡脱俗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