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一亭诗为俞吏科作》
《三一亭诗为俞吏科作》全文
明 / 邵宝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暇登西冈亭,我怀栾共子。

有言感予衷,千载犹仰止。

生三事之一,谁能不由此。

出为升堂由,入为趋庭鲤。

廊庙复江湖,苍生共忧喜。

俯仰天地间,念念何时已。

所不尽吾心,有如此溪水。

(0)
鉴赏

此诗《三一亭诗为俞吏科作》由明代诗人邵宝创作,通过描绘西冈亭的景致与心境,表达了对俞吏科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官场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暇登西冈亭”,点明了诗人闲暇时登临西冈亭的情境,营造了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接着,“我怀栾共子”一句,将思绪引向古代贤人栾共子,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敬仰。

“有言感予衷,千载犹仰止”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因某人的言论而触动内心,即使千年之后,仍能感受到其高尚品德的光辉。这里暗含了对俞吏科品格的赞美。

“生三事之一,谁能不由此”中,“三事”通常指古代士大夫的三种职责:修身、齐家、治国。这句话表达了对俞吏科在官场中坚守职责、以身作则的肯定,认为这是所有官员都应该遵循的道路。

“出为升堂由,入为趋庭鲤”运用了“升堂”和“趋庭”的典故,前者比喻官员升迁,后者比喻孝顺父母。这两句赞扬了俞吏科在仕途上的成就和在家尽孝的美德。

“廊庙复江湖,苍生共忧喜”则展现了俞吏科无论是在朝廷(廊庙)还是在民间(江湖),都能关心百姓疾苦,与人民同喜同忧的高尚情怀。

“俯仰天地间,念念何时已”表达了诗人对俞吏科在广阔天地间不断思考、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感慨,强调了其精神追求的永恒性。

最后,“所不尽吾心,有如此溪水”以溪水的流淌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绵延,表达了对俞吏科深远影响的无限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难以完全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西冈亭的描绘和对俞吏科事迹的赞颂,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邵宝
朝代:明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猜你喜欢

摸鱼儿

买陂塘旋栽杨柳,眼中已办归务。

柳成修干莲成实,均沐老天恩雨。怜小渚。

敢气象侵陵,海上神仙屿。神仙有语。

任涓滴蹄涔,茫洋鲸浪,各自适归趣。

星星鬓,镜里衰容如许。西风又动商吕。

九原宋玉悲何及,付与短歌长句。瓢泛醑。

纵不到箕山,也是曾通谱。由今视古。

看昼锦堂前,霜天老月,千载照韩圃。

(0)

唐多令.中秋

凉影下青鸾。晴空泻素盘。漾玉壶、千顷多宽。

老桂散香风露净,霜兔莹、骨毛寒。老子倚栏干。

不辞终夜看。有谁人、共此清欢。

为问姮娥今与古,能几见、正端端。

(0)

卜算子.辞世

握固披衣候。水火频交媾。

万道霞光海底生,一撞三关透。仙乐频频奏。

常饮醍醐酒。妙药都来顷刻间,九转金丹就。

(0)

南乡子

方寸足留耕。大胜良田万顷平。

阴理不随陵谷变,分明。霜落西山满意青。

千载董生行。鸡犬升平画不成。

终日相看天与我,高情。身外浮云自古轻。

(0)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其五

封书退贼不念《法华经》,不理《梁皇忏》,贼人来至,情理何堪!

法聪待向前,便把贼来探,险把佳人遭坑陷,消不得小书生一纸书缄。

杜将军风威勇敢,张秀才能书妙染,孙飞虎好是羞惭。

(0)

卖花声.和黄子常韵

侵晓园丁,报道娇红嫩紫。巧工夫、攒枝饾蕊。

行歌伫立,洒洗妆新水。卷香风、看街帘起。

深深巷曲,有个重门开未。忽惊他、寻春梦美。

穿窗透阁,便凭伊唤取,惜花人、在谁根底。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