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影下青鸾。晴空泻素盘。漾玉壶、千顷多宽。
老桂散香风露净,霜兔莹、骨毛寒。老子倚栏干。
不辞终夜看。有谁人、共此清欢。
为问姮娥今与古,能几见、正端端。
凉影下青鸾。晴空泻素盘。漾玉壶、千顷多宽。
老桂散香风露净,霜兔莹、骨毛寒。老子倚栏干。
不辞终夜看。有谁人、共此清欢。
为问姮娥今与古,能几见、正端端。
这首元代朱晞颜的《唐多令·中秋》描绘了中秋节夜晚的清凉景象。"凉影下青鸾",以青鸾比喻明亮的月光,形象生动,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晴空泻素盘",将月亮比作洁白的玉盘,悬挂在清澈的夜空中,展现出中秋月圆的壮丽画面。
"漾玉壶、千顷多宽"进一步描绘月光洒落大地,如玉壶倾泻,广阔无垠,给人以广阔和深远的感受。"老桂散香风露净,霜兔莹、骨毛寒"则通过桂花飘香和霜洁的兔子,增添了节日的清新与神秘,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
词人"老子倚栏干。不辞终夜看"表达了对月夜的深深迷恋和对孤独的坦然,他愿意整夜守望这轮明月。"有谁人、共此清欢"则流露出词人渴望有人共享这份清冷中的欢乐,反映出中秋节团圆的期待和孤寂的心情。
最后,词人借问月中嫦娥,自古至今,有多少次中秋之夜能如此清晰圆满?"能几见、正端端"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间团圆的深深向往。整体上,这首词以月夜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词人的孤独与期盼,具有浓厚的中秋节日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