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懒开门见客迟,空林流水日斜时。
欲留诗句知曾过,我后来看竟是谁。
僧懒开门见客迟,空林流水日斜时。
欲留诗句知曾过,我后来看竟是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闲适的画面。僧人因为懒散,开门迎接访客的动作显得有些迟缓,可见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空林流水日斜时",空寂的树林中只有流水声伴随着渐近傍晚的阳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诗人想要留下诗句以表明自己曾经造访,但又不确定将来再来时,是否还能记得自己是谁。这种淡淡的自嘲和对未知的期待,流露出诗人对禅意生活的深深感慨,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缘分的微妙。整体上,这是一首寓言式的诗,通过僧人和访客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人言鼻听无如龙,听不以耳乃反聋。
未若水母本无目,隔水响应相鸣雄。
我持此理问张瞍,废目任耳偏能聪。
忍闻此声亦愦愦,俗嚣政在群鸣中。
枉将蚁动作牛斗,妄遣蚊聚成雷公。
昔人乐归瞽其职,五音六律诗人矇。
我琴三尺玉横膝,欲广舜孝歌时雍。
游鱼舞兽解人意,此意忧乐斯民同。
瞍乎洗耳试一听,莫似北客歌南风。
林静有集鸟,水阔多潜鱼。
未能急期会,乃更谈清虚。
吾家柱下史,不读城旦书。
偶挟一语契,到官十日初。
仙人冰雪容,访我云霞居。
扫地荫修竹,引水浇芙蕖。
吏最果不足,丞负良有馀。
深文到穴鼠,百巧呈山狙。
从今结绳内,只可禁网疏。
虽非胶西室,有此指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