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彝同是得天生,道在其中本自明。
气为禀来微有蔽,欲因感处复多萌。
磨砻须到十分粹,克治全教一味清。
从此洞然无别体,真元辉露日光星。
秉彝同是得天生,道在其中本自明。
气为禀来微有蔽,欲因感处复多萌。
磨砻须到十分粹,克治全教一味清。
从此洞然无别体,真元辉露日光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淳所作的《林户求明道堂诗二首(其一)》。诗中,诗人以"秉彝"比喻人的天赋本性,认为每个人都天生具备道德之道,道理自在其中,原本就明亮清晰。然而,由于气质的微小瑕疵("气为禀来微有蔽"),人的欲望在受到外界影响时容易滋生。诗人强调通过磨砺和修养,使人的品性达到纯净("磨砻须到十分粹"),并通过自我克制,使心灵保持单一的清明("克治全教一味清")。最后,诗人表达了通过这样的修炼,人的心灵能够达到一种透彻明了的境地,如同真元光辉照耀,如同日光星辉一般,揭示出内在的真我。整首诗寓含了对个人品德提升和内在真理追求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