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汤形胜满秦中,战鼓惊飞北塞鸿。
为向崆峒山试道,可能高枕听松风。
金汤形胜满秦中,战鼓惊飞北塞鸿。
为向崆峒山试道,可能高枕听松风。
这首诗描绘了金汤险要之地的壮丽景象,以及在崆峒山试道时的宁静心境。首句“金汤形胜满秦中”以“金汤”形容地势险要,暗示此地战略价值之高,满溢着秦中地区的雄伟气势。次句“战鼓惊飞北塞鸿”则通过战鼓声震动天空中的鸿雁,渲染出战场的紧张与激烈,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上的战争与冲突。
后两句“为向崆峒山试道,可能高枕听松风”转而描写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的情境。诗人选择前往崆峒山试道,似乎是为了远离尘嚣,寻找心灵的归宿。在山中静听松风,既是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净化。整首诗通过对比战场的喧嚣与山林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在纷扰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两年心上西窗雨,阑干背灯敲遍。
月拥惊沙,星寒大野,马足关河同贱。羁愁数点。
问春去秋来,几多鸿雁。
忘却华颠,昔时颜色梦中见。
青衫铅泪似洗,断笳明月里、凉夜吹怨。
古石欹台,悲风咽筑,酒罢哀歌难遣。飞花乱捲。
对万树垂杨,故人青眼。雾隐孤城,夕阳山外远。
省识花风,惊回梦雨,轻寒恰又轻暖。
断魂红袖香残,半醒翠尊酒浅。
空阶竹影,又讶是、青袍微展。
正故园、数点幽花,欲寄一枝人远。
从别后,帐中泪眼。知忆否,楼头素面。
惨凄晓镜孤莺,冷落旧巢旅燕。
虚帘钩起,有一片、柔肠同捲。
便好春、过了江南,怕过往时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