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外琼箫,春色二分,肠断曲屏山底。
正远梦醒初,篆烟香腻。
小槛霏红万点,渐化作、濛濛燕支泪。
又踏青期误,丝痕絮影,尽随流水。憔悴。遣无计。
怅钗约镜盟,浅深芳字。问天际、微波玉人归未。
旧恨东风漫省,更添送、新愁鹃声里。
还怕剩、一角斜晖,又被乱莺啼坠。
花外琼箫,春色二分,肠断曲屏山底。
正远梦醒初,篆烟香腻。
小槛霏红万点,渐化作、濛濛燕支泪。
又踏青期误,丝痕絮影,尽随流水。憔悴。遣无计。
怅钗约镜盟,浅深芳字。问天际、微波玉人归未。
旧恨东风漫省,更添送、新愁鹃声里。
还怕剩、一角斜晖,又被乱莺啼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伤感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开篇“花外琼箫,春色二分”,以箫声和春色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肠断曲屏山底”一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因思念而心痛的情愫。接下来,“正远梦醒初,篆烟香腻”描绘了主人公从梦中醒来,沉浸在烟雾缭绕的香气中,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小槛霏红万点,渐化作、濛濛燕支泪”运用比喻手法,将花瓣比作燕支(古代红色颜料),形象地表现了花瓣随风飘落,如同泪水般洒落的情景,增添了画面的凄美。接着,“又踏青期误,丝痕絮影,尽随流水”则表达了主人公对错过踏青机会的遗憾,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憔悴。遣无计”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面对情感困境时的无力与无奈。“怅钗约镜盟,浅深芳字”通过回忆往昔的美好约定与誓言,反衬出当前的孤独与失落。“问天际、微波玉人归未”一句,以问天的形式表达了对远方爱人归来的期盼与忧虑。
“旧恨东风漫省,更添送、新愁鹃声里”将过去与现在的愁绪交织在一起,通过东风与杜鹃的叫声,进一步渲染了愁绪的浓重。“还怕剩、一角斜晖,又被乱莺啼坠”以夕阳与黄莺的啼叫为结尾,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在春日中面对离别、思念与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五马曾临汉水滨,龚黄宦辙旧知津。
高门共识登龙侣,远市都逢买犊人。
桑影扶疏环四境,柝声周匝接三秦。
文翁更有欢心处,义塾弦歌总是春。
东风稍杀北风劲,庶几可以借帆力。
况有山神预告期,未敢迟延误晷刻。
纵然掀簸我不妨,自矢平生志无惑。
澎湖奈较台阳高,往来尚须几梭织。
直到料罗最上头,南针方指巽方直。
朝暾未起早开船,舵工转舵日中昃。
犹恐太蚤不见山,驶回重把帆缭勒。
此时舟行亦怖人,浪比山高穿崱屴。
一起上欲干云霄,一落不知千万尺。
天光黝黯水光黫,天水胶粘合成色。
须臾月出冷无光,荡摇那辨轮盈蚀。
堆成万片碧玻璃,滉漾转使中心恻。
一舟难拟太仓稊,孑然中处我其一。
人生纷攘亦何为,何啻蝼蚁分疆域。
方兴浩叹忘颠危,出海请我舱中息。
神奇怪异百不闻,襆被蒙头守缄默。
天明试问澎湖山,但见毫芒一痕墨。
心疲力倦双睫交,梦魂已入南柯国。
《道光壬辰三月十七日放洋》【清·周凯】东风稍杀北风劲,庶几可以借帆力。况有山神预告期,未敢迟延误晷刻。纵然掀簸我不妨,自矢平生志无惑。澎湖奈较台阳高,往来尚须几梭织。直到料罗最上头,南针方指巽方直。朝暾未起早开船,舵工转舵日中昃。犹恐太蚤不见山,驶回重把帆缭勒。此时舟行亦怖人,浪比山高穿崱屴。一起上欲干云霄,一落不知千万尺。天光黝黯水光黫,天水胶粘合成色。须臾月出冷无光,荡摇那辨轮盈蚀。堆成万片碧玻璃,滉漾转使中心恻。一舟难拟太仓稊,孑然中处我其一。人生纷攘亦何为,何啻蝼蚁分疆域。方兴浩叹忘颠危,出海请我舱中息。神奇怪异百不闻,襆被蒙头守缄默。天明试问澎湖山,但见毫芒一痕墨。心疲力倦双睫交,梦魂已入南柯国。
https://shici.929r.com/shici/eEulR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