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相逢似有期,虬须如雪为谈诗。
名齐二陆登坛早,家在三吴入梦迟。
短榻偶从僧院寄,寸心惟许佛灯知。
九州踏遍芒鞋路,又向香山访荔枝。
海上相逢似有期,虬须如雪为谈诗。
名齐二陆登坛早,家在三吴入梦迟。
短榻偶从僧院寄,寸心惟许佛灯知。
九州踏遍芒鞋路,又向香山访荔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友人吴季延在海上不期而遇的情景,洋溢着浓厚的友情和文学氛围。首句“海上相逢似有期”,仿佛预示了两人命运的奇妙交织,虽是偶然,却似早已注定。接着,“虬须如雪为谈诗”一句,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刻画出友人吴季延的外貌特征和对诗歌的热爱,通过“虬须如雪”这一细节,展现了他饱经风霜、才华横溢的形象。
“名齐二陆登坛早,家在三吴入梦迟”两句,运用典故,将吴季延与古代文人陆机、陆云(二陆)相提并论,赞美他早年即已崭露头角,同时暗示其家世背景与江南三吴地区紧密相连,但似乎并未因此而完全融入当地的生活,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或向往。
“短榻偶从僧院寄,寸心惟许佛灯知”则进一步展示了吴季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他或许常常寄居于僧院,与佛灯为伴,这既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超脱。通过“寸心惟许佛灯知”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深邃心灵的共鸣与理解。
最后,“九州踏遍芒鞋路,又向香山访荔枝”两句,描绘了吴季延游历四方的足迹,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他不仅走遍了大江南北,还特意前往香山寻找荔枝,这一行为既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暗含了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遥遥治平寺,乃在楞伽麓。
之子神情秀,空山裹云宿。
月冷石林清,孤眠岂能熟。
还持一束书,起傍梅花读。
灯昏夜参半,饥鼠鸣古屋。
凄风西北来,吹堕檐间木。
感此霜露繁,坐觉芳华促。
少壮曾几时,岁月在空谷。
念子隔重城,何能慰幽独。
零落佳人意暗伤,为谁憔悴减容光。
将飞更舞迎风面,已褪犹嫣洗雨妆。
芳草一年空路陌,绿阴明日自池塘。
名园酒散春何处,惟有归来屣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