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桂破昆玉,刳兰移楚芳。
济深良可凭,横浅徒自伤。
偶值蒙庄叟,无心寄大荒。
剡桂破昆玉,刳兰移楚芳。
济深良可凭,横浅徒自伤。
偶值蒙庄叟,无心寄大荒。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虚舟》描绘了一幅富有象征意味的画面。"剡桂破昆玉",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桂树比作坚硬如玉的昆玉,通过砍伐来刻画舟的制作过程,暗示舟的珍贵和工艺之精。"刳兰移楚芳"进一步强调舟的来历,以兰花的香气喻指楚地的高雅气质,通过移植展现了舟的不凡之处。
"济深良可凭",表达出舟在深水中航行的可靠与稳固,寓意着承载重物或承载理想的能力。然而,"横浅徒自伤"则转而描绘舟在浅水区的无力,暗示着在不适合的环境中,再好的舟也无法施展其作用,只能徒然引发哀伤。
最后两句"偶值蒙庄叟,无心寄大荒"借用了《庄子》中的典故,以蒙庄子的无为哲学为舟的主人,表明即使拥有如此出色的舟,如果无人驾驭,或者在不适合的境遇中,也如同虚设,无法实现真正的价值。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人生际遇和选择的哲理思考。
端平丙申,桂林伯尚书钟公以遗逸荐东溪先生许侯于朝。
越明年,得旨补初品官、衡州户掾。
其诰词于始,则有夙有誉处、且娴文辞之褒;于终,则有其以行义、教于乡里之勉。
州里人士莫不荣之。
又明年,许侯乃于东溪之溪创堂五閒,以为讲道著书之地,仍摘天语誉文地一家子以张其名,敬上赐也。
堂成,山斋先生为之记者详矣,当世这名卿才大夫又为这赋咏者众矣。
余晚生小子,何足言诗,辱徵俚作,不敢以固陋辞。
敬书二首以记盛事,并序圣天子始终褒勉之意,庶得附姓名于不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