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粟不费炊,独茧不受缫。
翳翳万林夕,竟闻孤鸣蜩。
乾坤閟华彩,群籁方阒寥。
苦音致纤琐,吾亦嫌其嚣。
大风吹西海,一鬨成刁骚。
纵有伯牙弦,在指难静调。
粒粟不费炊,独茧不受缫。
翳翳万林夕,竟闻孤鸣蜩。
乾坤閟华彩,群籁方阒寥。
苦音致纤琐,吾亦嫌其嚣。
大风吹西海,一鬨成刁骚。
纵有伯牙弦,在指难静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对秋日景象的感慨与反思。开篇以“粒粟不费炊,独茧不受缫”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个人的微小与世界的广阔对比,暗示个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地位。接着,“翳翳万林夕,竟闻孤鸣蜩”描绘了傍晚时分,林间一片昏暗,唯余蝉鸣声清晰可闻,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
“乾坤閟华彩,群籁方阒寥”进一步深化这种氛围,天地间隐藏着华彩,但此时却显得寂静无声,仿佛万物都在沉睡或收敛,只有孤独的蝉鸣打破这份宁静。接下来,“苦音致纤琐,吾亦嫌其嚣”表达了诗人对这孤独而持续的蝉鸣感到厌烦,似乎在暗示内心的烦躁与不安。
“大风吹西海,一鬨成刁骚”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大风席卷西海,掀起波涛汹涌的场景,象征着外界的动荡与变化。最后,“纵有伯牙弦,在指难静调”借用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表达了即使有高超的艺术才能,但在当前的心境下也难以创作出平和宁静的作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病中对生命、宇宙、艺术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洞察力。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
玉剑浮云骑,金鞍明月弓。
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
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
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
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
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
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
龙旌昏朔雾,鸟阵卷寒风。
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
归来谢天子,何如马上翁。
凤杼秋期至,凫舟野望开。
微吟翠塘侧,延想白云隈。
石似支机罢,槎疑犯宿来。
天潢殊漫漫,目暮独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