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游骑度,暧暧芳尘移。
窈窕谁家子,名花折且持。
方为眷嘉节,特用比容姿。
紫雾襟前拂,香风手上吹。
含情欲谁赠,脉脉中自私。
纷纷游骑度,暧暧芳尘移。
窈窕谁家子,名花折且持。
方为眷嘉节,特用比容姿。
紫雾襟前拂,香风手上吹。
含情欲谁赠,脉脉中自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游人与牡丹花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春日的生机与浪漫。
首句“纷纷游骑度,暧暧芳尘移”以动态的画面开篇,游人的马匹穿梭而过,带起一片轻盈的尘埃,营造出春日里热闹欢腾的氛围。接着,“窈窕谁家子,名花折且持”则将焦点转向了一位手持名花的女子,她或许是一位贵族小姐,或是民间女子,手持着娇艳的牡丹花,其动作和姿态都透露出一种优雅与闲适。
“方为眷嘉节,特用比容姿”进一步揭示了女子手持牡丹花的原因,正值美好的时节,她以牡丹花来比拟自己的容貌与气质,表达了对自身美的自信与欣赏。接下来的“紫雾襟前拂,香风手上吹”更是将画面推向高潮,紫雾轻拂女子的衣襟,香风环绕在她的手中,不仅描绘了牡丹花的香气与美丽,也烘托出了女子的高雅气质。
最后,“含情欲谁赠,脉脉中自私”则以细腻的心理描写收尾,女子虽然手持牡丹花,心中却在思考着要将这份美好赠予何人,是表达对某人的爱慕之情,还是仅仅出于对美的追求?这种含蓄的情感流露,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引人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游人与牡丹花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的探索,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于女性形象的细腻刻画。
此是河清宴。
觉朝来、薰风满入,生绡团扇。
太守愁眉才一展,且喜街头米贱。
且莫管、官租难办。
绕砌苔钱无限数,更莲池、雨过珠零乱。
尽买得,凌波面。
家山乐事真堪羡。
记年时、荔支新熟,荷筒齐劝。
底事来寻蕉鹿梦,赢得乾忙似箭。
笑富贵、都如邮传。
做了丰年还百姓,便莼鲈、归兴催张翰。
看卿等,上霄汉。
璎珞珠垂缕。
看花冠、端容丽服,补陀岩主。
只坐尘缘蹉一念,朱紫丛中得度。
人世福、夫人兼五。
银鹿诸孙来定省,对金屏、绣幕辉云母。
人顶礼,柳行路。
所居地名柳行。
朝朝口诵琅函句。
觉从来、寿人福善,老夭无误。
消得天恩封福国,锦诰鸾翔凤舞。
听来岁、日边佳语。
上殿肩舆帘蹙绣,遣佳儿、扶掖天应许。
笑陈媪,三题柱。
有陈夫人者,
曾侍螭头立。
吐危言、婴鳞编虎,扶持熬极。
谁炼精金铸刚卯,气节毅然镇国。
肯顾恋、眼前官职。
碧水丹山持翠节,这幅星、特为吾闽出。
发义廪,无难色。
如今世道难扶植。
直远他、温公德量,魏公风力。
此事又关宗社福,仍系苍生休戚。
且称寿、公生人日。
炼得内丹成熟后,看河车、常运方瞳碧。
五百岁,作良弼。
明日元宵,蔼佳气、清凉金粟。
人道是、史君寿母,宴瑶池曲。
九十春来萱草茂,三千年后蟠桃熟。
看鳌头、名字未多时,分符竹。
熏宝篆,张银烛。
佳庆事,人人祝。
况平反阴德,在长生箓。
最喜芸香怀玉燕,安排锦帐骑银鹿。
待雕轩、文驷上堤沙,如天福。
层台云外,阅古今、多少兴衰成败。
老木千章,若个是、南国甘棠遗爱。
群籁号风,繁阴蔽日,有此清凉界。
宾朋在坐,朗然心目明快。
更向会景亭前,登高吊古,此景何人会。
岁岁春来春又去,独有灵台春在。
早稻炊香,晚禾摇穗,管取三登泰。
酿成春酒,把杯行乐须再。
见山堂上,画帘卷、犹是清和天气。
绿永江莲,雅称得、瑶丘冰壶标致,名在丹台,籍通紫府,游戏人间世。
三洪华阀,自应生此人瑞。
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
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
管取来年,雪罗风葛,荣被君恩赐。
黑头公相,直须眉寿千岁。